陈宪:微观上可以看到积极变化 | 商学院看两会

陈宪2019-03-09 09:5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陈宪/文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减轻和降低企业负担方面的提法,非常令人振奋。减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涉及减税,还有社保等其它变化。

此外,今年出现一些新的提法,比如此前的说法是结构性减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结构性减税和全面性减税结合。在十八大报告和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结构性减税都是叫稳定税负,意味着减税的同时可能会有加税。新提出的全面性减税,意味着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税负。

创新是经济的源头

总体来讲,2018年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宏观上,尽管经济在下行,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长期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现有的稳定增长,说明我们的一些宏观政策是比较得当的。微观上可以看到积极的变化,以创业创新带来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代表。

在结构性变化的阶段,一些部门的下行会比较多,这需要新兴产业来填补,而新兴产业的源头是创业创新。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新常态创新驱动,到现在已经有5年,这5年间我们取得了非常积极的变化。

创新已经形成一种风气。现在到一些地方去,地方上已经有了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创业创新的意识。从前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招商,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大规模招商。现在应该做的是鼓励创新创业孵化,发展新兴产业。

尽管2018年创投不及前几年活跃,但他们仍然会发现很多好项目,仍在做投资。2018年在创新方面仍是继续进步,这很重要,因为创新是经济的源头活水。

我们讲宏观政策保持稳定,但即使中性的货币政策也有一个幅度,适当的宽松,降低准备金率等手段,这就像开刀前打麻药一样是辅助性质的,根本上要靠微观层面的变化,源头要有动力。

因此,2018年还是能够持续保持积极的变化,这是支撑6.6%增长率非常重要的一点。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这是创业创新的结果。创业创新是一个自变量,它的结果体现在产业结构性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尤其是新兴战略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这些都是创业创新的结果。

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企业经营出现的一些困难。例如,一方面我们提倡环保,环保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环保也有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一刀切、地方加码等问题,企业这时就会有压力。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实际影响目前看并不是很大,但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影响,因为不确定性增加了。

因此,当下企业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或预期不太乐观的环境下,此时需要提振企业的信心来增加确定性。因此,减轻企业负担在当下来说特别重要。

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值税下降3%,这是超出预期的。之前是从17%将到16%,这次直接从16%降到13%。这次一步到位的操作是正确的,否则也要逐步下降。税负下降到位后,赤字率增加了0.2%,增加后仍没到3%,这是可以接受的。

2万亿元的减税,这是一次很大规模的减税,过去从没有过这么大的规模。减税相当于减少政府收入,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负债来填补,另一方面也为减税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过去赤字率保持不变,但负债规模仍增大,因为赤字率的基数是GDP。这个基数每年都在增长,负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9年基数与赤字率同时提高,因此,今年赤字规模会有较大的增长。

2019年GDP增速6%到6.5%的目标是可以接受的,一些大的目标在6%以上的增速下是可以达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贸易摩擦,对GDP增速的影响可能是 0.2%到0.5%,因此6%到6.5%的增速还是有余地的。

除了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自身的问题,一方面是结构调整,有些部门下降得比较快,比如一些传统行业。但新部门的上升是一个慢变量,它在一年中能够带来多少增长,比较难预期。领导用胶着来形容现在的情况,胶着就是此消彼长,要看两个力量作用最后的结果是正是负。

此前大家对2019年的看法也是GDP增速6%到6.5%,现在报告这样提出来,我估计2020年基本上还会是6%-6.5%的增速。

总体来讲,中国现在的GDP是90万亿元,两年后可能要超过100万亿元。这么大的基数,每增长1%的内容都会差很多。90万亿元增长6%,是5万多亿元,相当于一个中上水平的国家。

从统计上来讲,基数增大增长速度必然会下降,而且增长主要看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基数大了以后,主要是投资会下降。尽管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装备水平还不高,还有很多可以投资的地方,但要保持这么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是不太可能的。

中国投资每年增长6%,这个量很大。短期看,投资金额大了以后,投资的资金多来自于银行贷款。如果投资的项目不好会影响到银行,而且投资以后是有需求的。此外,投资项目要考虑回收的问题。因此投资增速在稳定中慢慢的下降,是很正常的。

因此,GDP增速6%到6.5%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目标。

老百姓的收入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有没有工作,然后是收入有没有增长。

目前,我们的就业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虽然没公布过自然失业率,但我认为现在还是一个充分就业的状态。此外,2018年城市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是6.5%,比GDP增长慢了0.1%,这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基本赶上了GDP的增长。

这两方面保证了消费有9%左右的增长,这非常重要,因为投资增长下降是比较明显的,进出口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保持消费的稳定增长就变得非常重要。

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必须有收入的增长,才有消费的增长。因此,稳住就业,稳住收入的增长,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局就不会出现问题。

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有人看到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降杠杆,就会有一些想法。我认为,每一个会议有它的重点,不讲并不意味着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

中国经济要稳住,就不能再提高杠杆,尤其是企业的杠杆,因为这就是风险。

我们现在比较多的提到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降低企业债务的一个重要通道。在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能够减少企业的直接债务,改为间接债务。

目前,整个风险主要还是债务问题。

政府的债务,政府赤字率在3%以内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超过3%。关键是企业贷,原来因为风险低而不被关注的居民部门债务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消费贷的问题。现在等于把这种忧患意识、利害关系都摆出来,让老百姓了解这些风险。

三大攻坚战没有变,第一战仍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没有提到去杠杆,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是要去杠杆。去杠杆过程中,可能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民营企业的杠杆可以增加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在基础类上游产业的一些国有企业,它们的杠杆要降下来;政府的杠杆要控制,尤其是要控制地方政府具有连带责任的杠杆。

总体来讲杠杆还是偏高,只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重点不同。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前提下,信贷政策是中性偏松的。2019年降息会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我个人认为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降准。

总理一再强调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但在必要时可以适度放松。当年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表述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讲清楚了,需求要为供给侧的改革创造条件。

信贷政策也不能太紧,比如前段时间太紧,一些碰到短期流动性问题的企业垮掉了,因此要适度增加一些流动性。但整体流动性仍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本报记者李思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