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生态环境部部长:蓝天保卫战总体成效不错 往后骨头越啃越硬

董瑞强2019-03-11 18:2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蓝天保卫战在七大标志性战役里位居首位,下一步怎么打?备受社会关注。

3月11日下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记者会上表示:“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都已经确定,后续生态环境部关键是抓落实。”

他认为,一是扭住“四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因子;二是优化“四大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三是强化“四项支撑”——督察执法、科技创新、联防联控和宣传引导。此外,还要实现“四个明显”,即让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让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去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此后,生态环境部又陆续制定发布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另外,各地也结合其实际推出了各自行动计划或方案。

李干杰说,自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总体上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一是顶层设计已完成;二是治理格局基本成形;三是重点任务有力推进;四是成效逐步显现。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分别下降了11.8%、10.2%、10.8%,北京下降了12.1%。

在治理格局上,国务院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先前就已建立的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此外,这轮机构改革生态环境部挂牌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六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执法、统一监测和统一应急,也承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在重点任务上,李干杰介绍说,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达8.1亿千瓦,比例占到80%,“煤改气”、“煤改电”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顺利推进,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在前一年完成将近400万户的基础上,2018年又完成了480余万户。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公路改铁路也推进得不错,铁路运输量同比增加了9.1%。这些重点工作任务都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中。

不过,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仍面临诸多难题。

李干杰坦言,确确实实还是感到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甚至还可以说相当严峻,任重道远。他也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说,深感责任重大,绝不敢有丝毫、半点懈怠和马虎。下一步,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要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

在他看来,问题和困难表现为“五个性”,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当前形势非常严峻。

一是思想认识的摇摆性,抓一阵松一阵,有外在压力的时候就抓一下,风头一过就放一边。二是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往后攻坚越来越难,骨头越啃越硬,好做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后面要做的就是更加艰巨的事。”李干杰说。

三是工作推进的不平衡性,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这与打大仗、硬仗、苦仗相比,各方面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装备、思想、能力、作风都还有相当差距。五是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

李干杰表示:“后续关键是抓落实,对我们来讲,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我们也相信,只要狠抓落实,就一定会见到成效,蓝天就一定会越来越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