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2月销量逆势增长4.4% 2019年目标调整为扩大市场率

周菊2019-03-11 21:0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郭有信 2019年2月,雷克萨斯在华销售新车10379辆,同比增长4.4%。其中,智·混动车型的销量为3523辆,占当月销量的33.9%。截至今年2月,雷克萨斯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其中智·混动车型超过145万辆。2018年,雷克萨斯全球销量以69.83万辆创新高,同比增长4.5%。

因经历春节假期,2月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较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显示,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及MPV)的零售量为117万辆,同比下滑19%。至此,1-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333.3万辆,同比下降9.8%。今年无论是2月还是1-2月的累计销量,都呈现出历年来的增速最低位。与此同时,批发量也大跌16.9%。数据显示,2月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20.8万辆。

“雷克萨斯在过去的一年,实现了全方位的进阶。”LEXUS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大竹仁表示。2018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16.05万辆,同比增长21%;在全球市场销售69.83万辆,同比增长4.5%。而中国市场销量在全球份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3%,同比增长了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位居雷克萨斯全球各区域市场首位。同时,2018年智·混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4.95万辆,同比增长42%,在全年销售占比中达到31%,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

LEXUS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徐崙表示,在去年的豪华汽车市场占有率中,雷克萨斯中国提升至5.7%,上升幅度位居豪华汽车品牌前列。雷克萨斯三款主力车型,ES、NX和RX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在2018年ES销量6.24万辆,NX销量3.96万辆,RX销量3.35万辆。

大竹仁表示,优秀可靠的产品是雷克萨斯去年保持增长的先决条件。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雷克萨斯向中国市场投放了包括全新双旗舰LS、LC、全新ES、全新UX在内的多款产品。其次,大竹仁认为,丰富的品牌内涵和鲜明的性格、健康的运营能力和始终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努力,也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徐崙表示,增长数字并不是雷克萨斯追逐的目标,雷克萨斯更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个核心能力包括:产品品质、运营供需管理和独有的Omotenashi(无微不至)的理念。徐崙表示,供需管理是雷克萨斯保持健康运营的关键,雷克萨斯高效健康的供需管理,不仅成为ES强势市场表现的助推剂,更确保了经销商的利益。   

2019年,雷克萨斯的重点是继续围绕品牌核心竞争力,继推动雷克萨斯品牌向上发展,为此雷克萨斯将在三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是进一步夯实事业基盘,优化市场、销售、服务等不同业务环节的协同配合,在新的市场格局中,不断巩固和提升品牌竞争优势。其次,是进一步强化品牌诉求,发展和培育更多的雷克萨斯忠实粉丝。第三,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将雷克萨斯经销店打造成客户喜爱的“第三空间”,为客户提供超乎期待的服务体验。

2019年同时也是雷克萨斯品牌成立30周年,截至2019年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累积销量已经突破破100万台,在全国范围内的授权经销商数量已达到201家。雷克萨斯对中国车市2019年的表现预期并不可乐观。徐崙认为,2019年中国整体的汽车市场更加难以预料,所以对于雷克萨斯来讲,仍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这种环境下,雷克萨斯今年的目标调整为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有一定增长。而不是销售数量的增加。

大竹仁也认为,2019年的汽车市场绝不可以轻易地予以乐观看待。时隔28年之后,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豪华车市场的销售从绝对数值上来说超过了2017年,但与以往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从2月的数据来看,中国豪华车压力也很大。数据显示,豪华品牌也在2月陷入下滑之中,零售量同比下滑2.9%。

大竹仁表示,有多个因素影响中国车市2019年的表现。“很多有关汽车市场的政策,比如国六标准、部分地区对车辆牌照的限制、正式实施的双积分制度等等,都会给汽车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市场上可能有一些竞争对手会继续采用诸如降价促销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销量,我们会关注这些竞争对手的动向。”大竹仁表示。

雷克萨斯中国市场推广部部长陈忱表示,未来的重点是继续培养雷克萨斯的忠实粉丝。雷克萨斯的数据显示,在现在的购车客户中,大概有60-70%仍然是第一次购车的用户,而在成熟的欧洲市场,85%的购车需求都来自于换购。”未来,中国的车市一定会走向成熟,所以我们会制定面向未来的中长期计划,做好服务工作,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大竹仁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对新能源、自主品牌及新出行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