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曾轰动全国。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3月11日记者会上说:“临汾一个案子,进去了16个人,这在过去大家想都想不到,为了一个监测数据,有16个人受到刑事处罚。这不是一般的追责问责。”
而如今,社会公众对此类事件仍非常关注。到底看到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真是假?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生命线
“这个问题很敏感。”李干杰坦言,对监测数据造假,我们深恶痛绝!应该说,经过这几年努力,有了根本性转变。之前我不敢说,但现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准确、全面的。
他说,当然全面现在还有点差距,因为现在大气监测国控点1436个,大家认为可能还要设得再密一点;水的国控点是1940个,可能有些地方还没有设。但数据是真实、准确的,我们心里有底。
李干杰把现在生态环境管理治理比比作一座大厦。要使大厦屹立不倒,最关键的是中间柱子一定要坚实可靠,而监测就是这个大柱子。如果大柱子撑不住,大厦就撑不住,一定会倒塌。换句话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我们环保工作生命线,不能出毛病,不能有问题。
这几年,生态环境部着力推动监测网络建设,这是中共中央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的真实、准确、可靠问题。生态环境部对环境监测数据提了三字要求——“真”、“准”、“全”,即真实、准确、全面。
他介绍,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证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前后两方面信息情况是相匹配的。前面与我们掌握的治理工程的推进、实物量的完成是匹配的,后面与我们听到的、社会反映的、老百姓的感受是一致的。不像过去是“两张皮”,我们说环境质量好了,老百姓不认账,过去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我们还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同时最重要的是加强质量管控,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确保监测这个顶梁柱、这条生命线不出毛病,确实发挥好其作用。我们有信心。”他表示。
如何避免造假?
李干杰总结了三句话:一是做到让其不敢;二是做到让其不能;三是做到让其不愿。
所谓让其不敢,就是发现问题立马查处、严肃查处,并且不是一般的追责问责,不是蜻蜓点水。比如,最典型的两个案例:西安监测数据造假案和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不仅仅是有行政处罚,关键还有刑事处罚。
去年,临汾造假案引发了公众持续热议。2018年8月6日,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生态环境部和山西省政府联合约谈。两年内,临汾市已连续两次被公开约谈。
上一次是在2017年1月19日,临汾市政府因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二氧化硫浓度长时间“爆表”(2017年1月4日至5日,二氧化硫最高值1583微克,已达国家规定一小时二氧化硫二级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以上)问题被原环保部约谈,并同步暂停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
石家庄市环保局局长马立宁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这在当时曾令河北一带环保官员感到震惊,都纷纷自查,大气治污压力和力度比以前更大了。
临汾造假案最终被定性为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行为,涉案人员达16位之多,且主犯是临汾市环保局相关官员,其中就包括原局长张文清。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比此前西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更恶劣,作案手法更隐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活动,性质之恶劣令人发指。该案并不是孤立,利益驱使是数据造假的内外在动因。
此外,做到让其不能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防加技防。过去国控点监测都是由地方负责,名义上是国控点,但实际是地方运维,是“考核谁,谁监测”。
李干杰称,而现在是“谁考核,谁监测”,我们考核国控点就是我们请第三方进行监测,而不再由地方进行监测,并且我们对第三方有严格的一套管理制度。
对于人防之外加技防,生态环境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避免干扰监测,且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就能知道。他举例称,国控监测点位不仅是监测设备本身,也包括其他一些视频设备、技术手段,全与监测总站联网,一有动静,总站马上知道。
“坦率讲,做到让其不愿现在还有差距。因为考核压力大,完不成任务时就容易动歪脑子。我们反复强调做宣传,通过严肃查处来倒逼。对于确实做的好的,在一些政策和其他方面给予奖励、鼓励和支持,宣传引导大家认识到重要性,把监测工作做好。”李干杰表示。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