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国发院报告:提高劳动力市场化,要深化户籍和国企改革

李晓丹2019-03-31 11:2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劳动力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3月29日,人民大学国发院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指数编制》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从2010年的0.5120提高到了2016年的0.7003,在6年时间里有了大幅的提高。

本次课题组负责人、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表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劳动力配置指标完全一致,这个结果表明 2010-2016 年间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指数的增长要归功于劳动力数量配置效率的提高。

一个市场能够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微观经济单位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第二,资源能够依据价格信息自由流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也就是边际生产率最高的地方。在劳动力市场上,这两个条件则表现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否由市场决定和劳动力资源能否自由地流向劳动生产率最高的部门,即为劳动力价格决定和劳动力数量配置问题。

课题组基于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由市场化配置程度两个维度编制了中国地级市层面城市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并形成报告。反映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包括户籍开放度、国有部门影响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约束,各有对应代理变量衡量。

从全国层面来看,2010-2016年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归功于劳动力数量配置指标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配置指标的增长则是依赖于户籍开放度的提高和国有从业人数的减少,其中户籍开放度的提高对劳动力数量配置指标和劳动力市场化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

从省级层面来看,2010-2016 年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均有所增长,且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最快,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西部地区原本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水平较低,其增长空间也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其对户籍的限制较小, 户籍开放度得分较高。

从地级市层面来看,在 2010-2016 年间,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水平都有所增长,但北上广深、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速度普遍较慢,致使这些城市在全国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排名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对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排名上升最快的十个城市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二级指标中,劳动力配置指标是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三级指标中,户籍开放度的提高对劳动力配置指标和劳动力市场化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国有从业人数次之。总体来看,在 2010-2016 年间,南方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得分一直较高,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较快。

微信截图_20190331112414

报告分析,2010-2016 年间劳动力市场化指数排名上升最快的十个城市, 在这期间,这十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都有了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都在 0.32 以上。在这之中,有朔州、扬州这种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速度稳定的城市,但更多的是像克拉玛依、濮阳、商丘、延安、铜川、汉中、朔州、扬州在2013年或2014年劳动力市场化指数突然出现飞跃式增长的城市。此外,这十个城市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且城市规模不大。

报告认为,在2010-2016年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市场化程度的增长要归功于劳动力数量配置指标的增长,劳动力数量配置指标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来自户籍开放度的提高。

报告建议,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推动劳动力市场化指数增长的重要手段,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机制仍受到许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削弱户籍歧视和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另一方面必须继续深化国企改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