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三大平台+两款新车 博郡汽车沉默三年后首度公开亮相

高飞昌2019-04-13 13:1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飞昌 当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讨论“新造车企业还有多久的窗口期”,有多少新造车企业会在近几年死掉的时候,仍有一些全新的面孔在加入这一领域,博郡汽车就是这样的一员。

“我不认同没有200亿就没法造车的说法,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不能把用户当小白鼠”……4月11日,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在博郡品牌之夜发布会上公开表达了这些旗帜鲜明的观点。

公开资料显示,博郡汽车正式成立于2016年,公司总部位于南京,其全称是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成立时间来看,博郡汽车并不比国内其他新造车企业晚,但是由于成立至今的三年时间里鲜有对外发布过自身的发展动向,使得业内对博郡汽车的情况缺乏了解。

作为对比,在博郡低调无声的过去三年时间里,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拜腾汽车、零跑汽车、理想电动车等新造车企业,都纷纷完成了品牌发布,即使当时这些企业的车辆还只停留在PPT层面,或者仅仅是一个概念车。

2017年年中,距离博郡汽车成立不到半年的时候,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对黄希鸣做过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当时他谈到,博郡产品瞄准的竞争对手不是业内的一些新造车企业,而是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车企所打造的电动车。他认为传统车企在造车方面要比很多新造车企业更专业,而博郡的造车思路更接近于传统汽车。

当时博郡汽车规划的量产车下线时间点正是2019年,而赶在量产车下线前才第一次召开品牌发布会,从侧面反映出这家企业的“刻板”。这或许与博郡汽车公司基因中具备技术研发色彩有关。据了解,博郡汽车的前身是黄希鸣于2007年创立的美国先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和于2008年创立的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此前从事的业务是作为供应商为整车厂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在底盘、整车集成和性能开发上有大量的经验。

因强调自身的研发属性,博郡汽车在整场品牌发布会中,将“技术实力”作为重点进行了展示。首先发布的是i-SP、i-MP、i-LP三大电动车开发平台。据介绍这些平台具有高度柔性和可扩展性,未来将衍生出十数款车型,覆盖A级、B级、C级三大主流细分市场。

其中,入门级的i-SP平台规划有从A0级到A级多款车型;i-MP平台规划有跨界 SUV、SUV、轿车、轿跑、MPV等多款车型;旗舰高端平台i-LP平台负责开发高档豪华舒适的车型。

基于这些平台的两款新车也同时亮相。其中,基于i-MP平台打造的跨界SUV的博郡iV6,定位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其NEDC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将对标特斯拉Model Y。基于i-LP平台打造的智能电动旗舰SUV博郡iV7,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将对标特斯拉Model X,根据规划该车未来还将销往欧洲和北美市场。

博郡汽车进一步表示,目前其掌握了自主可控的底盘、三电、轻量化、智能网联、ADAS系统、整车集成和性能开发等核心技术。记者发现,2017年博郡汽车在江苏淮安设立了一家名叫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电芯制造,供应博郡车型。博郡的这一举动颇为独特。

在业内,由于电池制造的高成本,多数主机厂会选择向外采购电池,而博郡却要自己生产,这透露出博郡想要打造业内最全、自主可控的电动车产业链的野心。

此外,博郡汽车在过去三年中还十分低调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布局:从研发到生产到营销建立起两国多地产业布局,在美国底特律,中国上海、南京、北京建有研发中心,在南京、上海、淮安进行了生产布局。2018年,在南京占地1300亩的制造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二期建成后总产能达到30万辆。而资金方面,博郡汽车已经获得中化国际、盛世投资等多方资本的支持。

除了发布三大平台和两款车型,在品牌定位上,博郡提出“BE THERE WITH YOU”的品牌主张,涵义是致力于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出行伙伴,伴随用户去探索、远行和成长。公司定位上,博郡将自己定位于一家专注于提供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造车公司。不过,在默默无闻三年后博郡第一次走入大众视野,它能否“一鸣惊人”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有了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全面准备,同时也给人留下低调扎实的“技术宅”的印象,但不意味着博郡汽车未来的发展将一切顺利。如文章开头所言,博郡汽车在入市节奏上已经慢了半拍,而新造车企业“窗口期”的压力对其同样有效。截至目前,博郡汽车还没有获得造车资质,以及将在销售渠道方面做何种布局,这些问题都还有待其进一步面对和解决。

企查查资料显示,目前博郡汽车已经完成五轮投资。其在2017年完成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中科招商领衔投资。在其后的四轮融资中,又有淮安园兴投资有限公司,盛世投资、中化国际、住友商事亚洲资本等对其投资。不过,博郡汽车目前没有对外公布其融资额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走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察、自动驾驶前瞻研究、汽车后市场产业洞察。尤其对于相关汽车企业战略变化和发布的汽车新品有独特见解。擅长做调查、挖内幕,呈现专业精准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