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19-05-06 09:4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刘昌松/文 最近,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赵晓菁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患方报警,警方到场后用手铐带走赵医生。现场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引发关注。中国医师协会发表声明称,对医务人员慎用械具是“尊医重卫”应有之意。
截至发稿,此事件算是圆满解决了。双方接受媒体采访都表示,当时各自应对方式存在“提升的空间”,多一份相互理解,互相敬重,风波本可避免。
但值得追问的是,如何避免将来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笔者注意到,2014年国家卫计委(2018年更名为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给出了部分良方。此事件暴露了《意见》的落实并不好。有这样几点教训值得记取。
一是满足患者知情权,是避免产生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意见》指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知情权等权利,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做好解释说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警方证实,本事件中“网传患者陈某无理插队与事实不符,陈某经赵医生同意后正常挂号,按预约时间前来就诊,非网传的无理插队”。要知道,患者并非理所当然地懂得医院规矩,他可能以为,按赵医生同意的预约时间来到诊室,来了就能就诊,怎么还要排长队等候,这就产生了重大误解。此时,只是简单告诫患者“你需要排队”、“请你出去”远远不够,而应解释清预约时间只是来院排队时间,现在排队的患者都是按预约时间来的。做了这些工作后,这起医患纠纷或许就能避免,更不会有后面的出警误会。
二是建立警医联动机制。《意见》指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应对机制和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公安机关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及时受理涉医报警求助,加强动态管控。
仁济医院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是上海最大规模的三甲医院之一。从本事件推测,该医疗机构应该未建立起警医联动机制,也未在医院设立警务室,因为联动机制是侧重保护医院和医生的,应该不至发生“铐走医生”事件。若笔者预判成立,在中国最发达城市阵容中的上海,在仁济医院如此大的医疗机构也未建立起警医联动机制,则说明这项措施在还处于“休眠”状态,应当尽快激活。
三是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应尽力避免当事医生处于“冲突第一线”。这应是最重要的一条教训。《意见》只是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加强投诉管理,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者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工作,建立畅通、便捷的投诉渠道,并未直接规定诸如“尽快阻断当事医生与患者接触”之类的措施。
本事件中,“患者及家属三次闯入诊室打断赵医生正常问诊”,此时医患纠纷业已出现,但当事医生未意识到;甚至在发生肢体接触后,医生也未向院方报告情况,让医院安保人员及时介入,也未向公安报警,反而是患者一方报的警。这暴露了有的医院在这方面对医生培训缺如,医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医院科室也未设置突发事件报告或报警的按钮。
中国医师协会在声明中提出,“在医疗机构内如果发生患者不遵守诊疗秩序的行为,首先应当由职能部门或安保部门协助维持秩序,以防事态扩大,这也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个基本原则,医院相关部门在处理类似事件时不应当缺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应写进相关立法性文件中。
总之,当今扰乱医疗秩序事件屡屡发生,警察是保护医生人身安全的基本依靠力量,警察和医生之间尤其不应发生抵牾和误解,否则将两败俱伤。本次事件发生后警医双方很快取得共识,相互理解,事件没有进一步升级,这是最好的结局,但上述几点教训确实值得认真记取,以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作者系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