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早盘前宣布降准,未来是否仍有空间?四大机构解读周一央行降准

胡艳明2019-05-06 18:2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5月6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

不同于此前降准,此次降准针对中小银行,且时点较为特别,中信固收团队认为,特别的时点体现在两方面:少见的早上盘中宣布降准;少见的5月降准。

“虽然前期已经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进行了多次讨论,但本次降准仍然十分突然。考虑到内需边际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本次定向降准更加凸显了政府逆周期调节的决心,平抑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中信固收团队认为。

关注点一:罕见早盘前宣布降准

因为此次降准宣布时间距离开盘不足一分钟,且5月6日为节后首个交易日。中信固收团队认为,特别的时点体现在两方面:少见的早上盘前宣布降准;少见的5月降准。一般而言,类似降准的货币政策操作往往公布于非交易时间,很少在上午的交易时间发布。定向降准的“意外”到来很可能出于平抑市场波动的考虑。就实施的时点来看,2012年后央行从未在5月份实施降准,虽然前期已经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进行了多次讨论,但本次降准仍然十分突然。考虑到内需边际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本次定向降准更加凸显了政府逆周期调节的决心,平抑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

“‘小降准’有大意义。”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认为,不同于此前数轮降准,5月6日央行新一轮定向降准突出了“小而精”的特征。一是规模“小”,本次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仅为2800亿元,而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各轮降准的增量资金在4000-8000亿之间。二是范围“小”,本次降准仅覆盖“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其资金流向也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但是,程实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本次降准虽“小”,却释放出重要政策意义,有助于以较小的政策微调,将流动性和市场预期锚定于适宜水平。

关注点二:从此次降准看未来货币政策

中信固收团队认为,逆周期的货币政策锚并非流动性缺口。5月流动性缺口不大:5月资金自然到期压力小,仅于月中有1560亿元1年期MLF到期;5月税收收入下降而财政支出增长,财政存款增长导致的流动性缺口不大;5月同业存单到期量略低于往期平均水平,到期节奏较为平均;地方债发行或维持稳定,预计净融资额对流动性冲击不大。本次降准后短期资金压力明显缓解。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认为,今年降准等货币政策的推出已经摆脱了往年基于流动性缺口的政策框架,逆周期和信贷两个矛盾成为后续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点。本次降准一方面定向支持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另一方面体现出应对国内外环境和市场预期变化的逆周期特征。

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平安证券宏观分析团队认为,本次结构性降准释放的资金有限,并非是为了缓解最近的资金价格上涨,其目的在于鼓励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仍是货币政策的重点。深耕于本地的中小银行具有位置和信息优势,对本土小微企业更加熟悉,有助于减少信贷投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结构性降准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全面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大量流入房地产和基建领域,防控债务风险。”平安证券宏观分析团队分析称。

程实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此次降准释放出三项重要政策意义:

第一,“稳增长”不会松劲。一季度“开门红”之后,围绕“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性,市场预期出现严重分化,并有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迹象。本次“小降准”确证,由于外部风险压力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内生复苏尚待巩固,因此货币政策的“稳增长”仍将延续,并有望贯穿全年。但是,“稳增长”的节奏料将适时调整,“精准化”的微调、预调将成为主流的政策手段。

第二,货币政策更加重视结构优化。统筹考察本次“小降准”和4月TMLF加码,可以发现,央行新一轮的组合拳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其中,TMLF聚焦于期限结构的优化,实现期限更长的流动性供给,推动“宽信用”从短期向长期延伸。而本次降准则聚焦于流向结构的优化,从“小”处发力,引导长期资金经由中小银行,切实转换为小微企业贷款。

第三,经济政策重心加速下沉。从更广阔的全局视角看,近期央行的政策动态实际上贯彻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施政思路,即调控重心下沉,务求激活微观活力。本次降准将目标直指县域经济,表明自上而下地政策落地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宽信用”的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从而助力中国经济在二、三季度保持企稳向好态势。

关注点三:降准是否仍有空间?

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同时提到,“针对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集中在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问题,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大体可分为三档,即大型商业银行为13.5%、中小型商业银行为11.5%、县域农村金融机构为8%。

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易纲在也曾提出的“三档存款准备金率”的说法,易纲表示,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来会逐步向三档比较清晰的框架来完成目标:大型银行为一档,中型银行为第二档,小型银行特别是县域的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最低的一档。

对于准备金率是否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兴业研究团队认为,此次降准所针对的县域农商行和小型非县域农商行只是中小银行一个较小的子集,股份行、城商行、大型非县域农商行、农信社等仍可能有进一步降准的空间。

具体原因其分析认为,一方面,6月和7月分别有6630亿和6905亿MLF到期,且6月银行体系跨季资金需求较高,资金面仍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缺口。另一方面,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要求:“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目前3个月资金利率已经接近2016年的低点,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而且利率互换显示市场对3个月利率上行的预期已经较强。但1年期与3个月资金利率之间的溢价仍然较高,要实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有必要通过降低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的方式降低中长期资金成本。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