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对外开放配送平台,以后美团配送不止送外卖了

任晓宁2019-05-07 14:0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30分钟把外卖送到家的美团,在配送行业展现了更大的野心。

5月6日,美团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并对外开放配送平台。这意味着,美团的配送团队以后不止配送美团上的商品,也将配送其他平台的商品。

目前,家乐福、CFB集团、百果园、多点已与美团配送达成合作。

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比如说家乐福不仅仅在美团提供服务,也在饿了么上线,家乐福需要配送的订单,不仅限于单一性的流量平台,对于美团配送来讲,作为开放平台,应该配送商家整体线上化订单。

除美团外,阿里巴巴、京东目前均已经布局即时配送,传统快递行业如顺丰、韵达也有即时配送业务。美团此次开放配送平台,也意味着即时配送领域竞争进一步加剧。

瞄准2000亿市场

与传统快递行业相比,即时配送是一个诞生仅4年的新产物,但发展飞快。

即时配送的发展,与外卖相伴相生。由于用户对外卖快速到家的需求,即时配送从4年前的1小时到家,已经发展到如今的30分钟到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说,短短几年时间,即时配送已经成为了产值超千亿的行业。未来几年,即时配送预计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市场的规模将突破2000亿。

在外卖领域具有优势的美团,也由此打造了一支即时配送团队。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透露,美团外卖日完成订单量已于4月20日超过2500万单。与此同时,美团配送也在全国发展了近万家配送站点、前置仓实体网络,服务于全国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覆盖2800余座市县,日活跃配送骑手超过60万人。

目前,即时配送服务的场景已经从餐饮的外卖扩展到商超、生鲜包括像洗衣、快递末端等多种场景。王莆中透露,美团外卖日完成订单量超2500万单中,在有上百万订单的来源并不是餐厅,而是来自超市、菜市场、便利店、美妆店等。他认为,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快速送达即时的需求已经远远不止停留在餐饮外卖上了。“客户对送达时间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要快、要更快、要越来越快。”非餐饮类需求的增长,让美团看到了另一个机会,也由此开放配送平台。

依托“美团超脑”

30分钟送达的外卖,背后是美团历经4年打造的“美团超脑”,这是一个用算法与大数据提高即时配送效率的平台。

“3年前,我们配送站点骑手还需要站长进行人工调度,这种调度方法大大降低了即时配送的效率,并且提升了成本。”现在,美团使用“美团超脑”即时配送系统,可以实现每小时路径规划29亿次,平均0.55毫秒为骑手规划1次路线。

2015年,美团把外卖送到用户手上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平均可以控制在30分钟内。在这3年内,骑手小哥的配送效率提了2-3倍。

美团配送CTO 孙致钊向记者解释了美团超脑的技术原理。这个系统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对配送进行规划、调度、运营。目前,美团配送整体研发团队差不多300多人,数据和算法方面占到30%以上。

数据方面,美团目前拥有360万商户和4亿多用户数据,并且每天日活跃60多万骑手上报每天高达40亿次的数据,这种高频率高密度的数据,能够精细地刻画数据地理信息。这也是美团在即时配送领域建立的护城河。

通过算法,可以实现订单和运力的实时匹配,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孙致钊解释说,比如一个骑手小哥手上有5个订单,路径规划引擎可以在0.55秒钟以内选出最优路径,系统每天要承载760亿次的路径规划。

对于目前30分钟配送到家的时间,孙致钊告诉记者,之后还有潜力把时间缩短到更少。他认为,可以做的更快,可以把调度做的更好,但这需要考虑成本和安全。

目前,在运力网络方面,美团配送针对便利店、传统商超、近场零售、写字楼等不同场景,已经形成了4种运力网络模式,分别为点对点网络的“巡游模式”、 星型网络的“星系模式”、前置小仓+配送的“仓配一体模式”、配送+智能末端的“智能末端模式”。不同的运力网络模式,结合“超脑”即时配送系统以及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装备,可以满足不同的配送场景和不同商家的需求,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加入配送竞争

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对于即时配送都体现出高需求。作为零售企业,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余莹提出,希望即时配送能从现在的3公里配送扩展到全城配送,还希望能做一日多配,将大型超市的库存和B端需求、配送体系结合起来。这些目前没有解决的需求,都是即时配送的潜力。

即时配送也正成为巨头征战新战场。除了美团外,阿里、京东都在即时配送领域有布局。

美团此次开发配送平台,也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蜂鸟配送、点我达,以及京东旗下的大大、京东到家形成竞争。此前,传统快递公司如顺丰、韵达等,也在近两年上线即时配送业务,此后的战火,将进一步激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并报道TMT(科技、传媒、通信)领域重大事件,擅长行业分析、深度报道。
联系邮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号:tangtangxia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