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依旧难言乐观 中国新风净化行业已然衰退?

吴小飞2019-05-23 10:3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小飞 “空气污染依然严重,包括北京在内,部分地区在有的月份,PM2.5的数据甚至还有‘反弹’。但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行业的中国企业,有很多已经‘死亡’;还有一些‘没死’的,在2018年没有再生产了,只是销售2017年生产的设备,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卖完……我们公司,去年也把前几年挣的钱,基本赔光了。”

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实时的北京空气指数(AQI)178,中度污染。一家从事室内空气污染治理的公司总经理齐云,看着窗外,情绪不太高。大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但很久见不到一个戴口罩的。

齐云所在的这个行业,从2012年左右开始,呈现高速增长乃至“井喷”的态势。不过从2018年开始,包括齐云在内,多位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行业的从业者们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反映,情况在发生改变:是坚持,还是撤退?已经成为诸多从业者面临的难题。

PM2.5概念普及带来井喷式增长

所谓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行业,大致可理解从事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设备生产商及服务商所在的行业。

其中,空气净化设备,即空气净化器,无需安装,可直接购买使用,适用较小的室内面积,起吸附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等作用,价格相对便宜;而新风系统,则需安装,从居民家庭到学校、医院、办公楼宇及运动场馆等大型场所均可使用,其不仅可吸附室内空气污染物,也促进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价格亦相对较贵。

中国的空气净化及新风行业,从何时而来?

中新宜居(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元华博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介绍,虽然这个行业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起步,但真正的发展要从2011年、2012年开始算起。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交媒体及其他公共舆论场所有关PM2.5概念和监测数据的讨论,引起媒体和社会的更广泛关注。

苗元华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数位行业从业者的赞同。

实际上,在2012年2月29日,当时的中国环保部(今生态环境部)也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L)技术规定(试行) 》,提供了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L)的指引。AQL指数,包括PM2.5、PM10、二氧化碳(SO₂)、二氧化氮(NO₂)等多项数据。

上述文件还明确把空气质量指数划分为六档:0-50,为优;51-100,为良好;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2015年春天,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热播,公众对于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和防范热情,达到了高峰,一度还出现‘恐慌性’购买——空气净化及新风设备行业也由此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苗元华说。

一时间,在北京等城市,普通民众大量“抢购”空气净化器,严重的雾霾天里,包括口罩、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在内,“一货难求”的局面屡次出现。

数以百计的厂家蜂拥进入这个行业,“这其中相当部分是贴牌代工的,找一家乃至几家代工生产的企业,贴上自己的品牌,就可以卖了——这样成本最低,周期最短,那两年,空气净化器也完全不愁销路。”齐云说。

不仅仅是国内企业,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包括高端的国外新风设备厂家,也盯上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造梦者新风(Dream Maker)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工业重镇——巴登-符腾堡州的尼登哈尔(Niedernhall)的新风设备制造商,从2015年开始,向中国内地市场出口其生产的产品。

该公司总裁肖健伟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造梦者新风的业绩成倍增长,以人民币计算,2015年约为3500万元,2016年7000万元,2017年达到了1.5亿元。

这家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艾文,在“2019中德新风行业技术交流论坛”上介绍,之前在德国,整个新风行业每年生产大约3万套新风设备;而造梦者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就向中国销售了差不多3万套设备。

不过基于中国“特殊的空气情况”,这些新风设备额外增加了净化功能,“在德国及欧洲,是室外空气相当好,而室内较为浑浊。所以新风设备,只需要把室外新鲜空气送进来,把室内的空气排出去。但在中国,室外空气质量,很多时候也比较糟糕,所以我们要专门增加设备,添加净化过滤的功能,这大概要多花费10%的成本。”艾文对经济观察网记者介绍。

艾文从1984年开始进入新风设备制造行业,他同时也是德国建筑空调专业协会(FGK)的专家委员。

空气净化及新风行业火爆的行情,还反映在这些公司的市场估值上。

中信建投的一位投资人向经济观察网记者回忆,他们团队在2017年时,考察过几家较为知名的国内新风设备生产企业,“对方要的估值是,市盈率在40-50倍,这还是在一级市场。那时候大家对2018年及往后的前景,非常乐观。”

转折2018:是衰退还是持续增长

没想到的是,到了2018年,情况突然发生了改变。

“(设备)开始卖不动了,销售量断崖式下跌。2017年我卖了1000台,2018年卖出去的不到500台,怎么搞促销也不见效。不仅仅是我,好多同行都如此,大家少的跌了30%,多的超过50%。有个经销商,2017年专门投资两百来万元,做一个大型展销中心,结果亏死了。”2019年4月,一位河北的空气净化从业者对经济观察网记者介绍。

齐云也说,他所认识的相当一部分空气净化及新风行业企业,在2018年确实已经“死”了,这其中又以贴牌生产的企业为主,“还有一些‘没死’的,在2018年没有再生产了,只是销售2017年生产出来的设备,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卖完……我们公司,去年也把前几年挣的钱,基本赔光了。”

行业数据监测平台——奥维云网的报告也能佐证上述说法:2018年“双11”期间,中国内地的空气净化器线上销量45.6万台,同比下降33.8%,销售额7.9亿元,同比下滑39%。

与此同时,空气净化器厂商数量大幅度减少:2016年,线上空气净化器品牌数量多达699家,线下品牌数量117家,总计816家;到了2018年10月,线上品牌数量减少至427家,线下品牌数量减少至103家,也即只有530家了,总计减少了286家,超过了35%。

赛迪研究院和中国电子报,在2019年4月联合发布的《2018年家电网购报告》亦称:2018年,中国在网上销售的空气净化器零售量为320万台,同比下降14.5%;销售额56亿元,同比下降20.1%。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苗元华博士解释说,一是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狠抓空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确实有所好转;二来“舆论降温”,普通公众也有些“麻木”了。

这种“麻木”的表现之一,就是即使在空气糟糕、中度污染乃至重度污染的时候,室外的行人,戴口罩的比例明显较几年前下降。

表现之二,“我原来买了几台净化器,但这两年,哪怕空气再不好,也常忘记去开。一直就闲置在那里。”一位北京的常住居民成俭,这样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但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秘书长邓高峰博士给出的数据,却有些不同。

她在“2019中德新风行业技术交流论坛”上介绍,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新风系统每年销售量分别约为26万套、32万套、40套、53万套、76万套、110万套,2018年的增幅也达到了43.9%,虽然略低于2017年44.5%的增幅,仍为六年来的第二高度;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2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5亿元,2018年增幅为31.3%,亦为六年来的第二高。

邓高峰表示,即使是空气净化器,全行业零售额——包括线上线下,2018年里也达到了142.9亿元,同比增长9.5%。

邓高峰所在的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成立于2014年4月,彼时只有18家会员单位,而到2018年年底,会员单位也已达到215家。

对齐云等从业者及奥维云网报告所描述的现象,邓高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解释说,2018年中国空气净化新风行业整体仍然在增长,虽然增长的幅度可能趋于平缓,但“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市场的领先者,销售额和份额越来越大,诸多的弱者、小厂家,则被淘汰出局了。”

市场前景依然巨大 障碍何在?

2019年及未来的行业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邓高峰认为,目前中国仍然处于室内空气质量遭受严重威胁的状态——室外大气污染、室内装修污染及人员密集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问题,在影响着建筑内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基于中国巨大的建筑保有量,以及环境治理需要的漫长过程,都决定了中国空气新风净化系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广阔的市场。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的通报,2019年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5.8%,同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4%,更是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5.0%。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情况,并不稳定。即使时至5月,早已不是供暖季节,如北京等城市,空气中度污染的情况,依然偶有发生。

这种状况带来的影响之一,“2019年一季度,空气净化器在大幅回升,零售额同比增幅高达47%,远超其他家电增速水平。”邓高峰说。

齐云、苗元华等受访者对此亦表示认可。

“发展前景,肯定很好,这毫无疑问。你可能很难相信,即使是对于空气质量关注度最高的北京,拥有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的家庭比例,也只有40%左右,更何况那些空气质量更糟糕的其他华北、西北城市。”苗元华说。

但挑战同样不小。

“首要的还是‘公众教育’、‘消费者教育’问题,要让公众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以及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这方面政府的职责、媒体的职责,都不可或缺,我们不能因为前几年空气治理有所成效,而对此不在意了。即使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即使有了防护设备,也出门不戴口罩、居家不开设备了。我还遇到过西安的从业者抱怨,只有在北京遇到较严重空气污染时,媒体才会关注,才去报道,说本地雾霾再严重,对设备销售的‘拉动’也基本没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知道前景很好,但坚持做下去并不容易。”苗元华表示。

造梦者新风公司总裁肖健伟也认为,一方面,社会大众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受国内近年室外空气问题影响,中国人习惯上会把’空气质量’和’PM2.5指数’划等号。但衡量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数,远远不止PM2.5,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醛、苯、氡、氨、TVOC等等,都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室内污染中PM2.5或者说固态颗粒物,其实仅占很小的比例,新风系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能力也远远不止除霾和降低固态颗粒物。大众认识的提升离不开媒体的引导、科普和教育。”

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国家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

邓高峰同样谈到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问题,她说,“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针对新风净化系统设备本身、新风设计、安装及验收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仅有协会的标准;也只有个别省份如北京,出台了地方标准。在生产工艺上,新风行业同样存在瓶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很多国内的生产企业,都采用代加工的形式加工新风净化系统,并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

邓高峰是在今年3月发表上述观点的。

2019年5月1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正式生效。

肖健伟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我们深度参与了《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的编制。可以预计的是,这项标准的实施,对新风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度调查部记者
关注国家财税、金融方面的宏观政策,致力于公司方面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