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上海

2019-05-27 14:55

在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大潮中,布尔乔亚式的上海似乎缺少了革命家的热血沸腾和敢作敢为,与“草莽”的互联网创业时代格格不入。

而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被误解的上海互联网行业。

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市经济体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六。在创业创新方面,上海更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五年来,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其中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更是远超大家的想象。

在新的营商环境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上海本土互联网企业,它们自诞生起就深深印下上海这座城市的商业文化基因,秉承了海派企业效率优先、低调务实的风格,哈啰出行就是其中之一。

回归上海再出发

2018年4月初,上海街头的共享单车在橙色和黄色之外又多了一种蓝白色。主打“好骑”、却因成本问题此前只在二三线城市运营的哈啰单车开始在上海试运营。彼时,距离哈啰单车项目成立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1年7个月。“很多人在问,哈啰是谁?当时大家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摩拜和OFO身上,对一直默默修炼内功的哈啰感到陌生。”哈啰出行的创始人、CEO杨磊回忆道。

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这个城市的实干精神深深影响了杨磊。2016年11月,他拿着几千万人民币启动资金进入了共享单车赛道。面对背靠大山的OFO和摩拜,他需要再寻找到“大资金”的支撑,才有可能让这个注册地在上海的共享单车品牌留在上海。

但在当时的市场上,愿意投给共享单车的VC机构中70%差不多都出手了,另外30%对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并不看好。“在创业初期,以哈啰的资金和实力,是没有能力在一线城市跟OFO和摩拜去PK的,所以我们只能选择从二、三、四、五线城市起步。因为投放单车这个事情,对于资金的量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哈啰出行副总裁张海宁说。正是出于这种务实的战略选择,才有了后来被业内广为流传的哈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自2017年下半年起,摩拜开始减少投放车量并在数月后被美团纳入旗下,一度拥有高市占率的OFO陷入了挪用用户押金的风波,酷骑、小蓝等共享单车品牌则纷纷销声匿迹。

而哈啰在获得蚂蚁金服投资后,在共享单车行业内首次实行信用免押,解决用户和行业监管的最大痛点,推动整个行业的押金变革。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往往都是用户需求的井喷来推动的。互联网出行行业也不例外。随着进入的城市越来越多,“好骑”骑行体验为哈啰滚雪球般聚拢了海量用户。

而根据后台用户数据显示,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日常的出行需求远远不止共享单车维度,哈啰单车开始顺势布局更多元化的出行业务,并从“哈罗单车”升级为“哈啰出行”,全面涉足大出行领域。

“我们从未放弃过一线城市,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我们想为更多用户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我们也一直坚持科技推动出行行业的进化。”杨磊回忆起2018年公司择机在上海开展共享单车业务时谈到。

而上海互联网创业环境的良性发展和上海政府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大力扶持,让哈啰看到了业务发展的新机遇。

“我们一直在上海,从未离开过,我们的技术研发、大数据后台、公司总部一直在上海,所以我们一直心怀上海的用户。”张海宁透露,从哈啰成立之日起,就受到了闵行区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政府在政产学研等方面也加大了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认为我们有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能解决市民出行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允许我们试运营,也允许我们去做一些新技术创新的尝试,比如蓝牙道钉项目(新型电子围栏技术)的测试落地。去年我们爆发电池失效的状况,闵行区科委还积极联系高校专家,帮助哈啰技术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哈啰出行高级副总裁李卓生谈到。

就这样,跟随着上海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一直扎根于上海的哈啰,乘势而上,从后来者一跃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头部玩家,从单一维度的单车服务到如今多元化的出行服务。

互联网速度PK科创人才短缺

一直以来城市经济定位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原因,上海的信息科学类人才较金融管理类的数量少,人力成本也更高。为什么哈啰出行团队还是要选择在上海创业?

杨磊认为,除了自己此前连续创业时积累的人脉和资源都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上海始终都是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城市,“互联网行业是最具世界性的行业,没有国界之分”。

而李卓生说,“上海企业的不喜张扬、低调务实,往往让人忽视了其所取得的成就。哈啰就是典型,我们更多的精力花在业务和技术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必不可少。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同时也是金融中心,地处东部沿海又是长江经济的汇聚点,上海的地理环境无疑更利于人才聚合效应。但是有别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速度会让很多“资源”的培育捉襟见肘,相应的科创人才就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北京等其他城市注重对信息科学人才的培养,上海的高校更注重培养金融和制造业人才。加之上海汇聚了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这也使得人才在院校毕业后的选择空间可能要高于杭州、深圳乃至北京。不过,这个城市的人才在被国企、外企筛选后,互联网公司才有“捡漏”的机会。创业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和被关注度则更弱。

哈啰就曾遭遇过人才短缺带来的发展制约。张海宁说:“本地人才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讲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国企、外企,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久了,容易失去创业的激情。”

对于这点,上海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坚争认为:“现在,上海本身的一些城市特征让很多上海的孩子们,满足于这种现代化生活,满足于白领职业的稳定,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不强烈。”

如何破局人才带来的瓶颈?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大对科创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发布人才“30条”,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过几年来的实施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上海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不仅要靠地区政策给予人才更好的配套,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吸引力,比如,一个贯穿始终、指引决策的清晰发展愿景,能够吸引到相应的人才为之努力。”杨磊如是说。目前哈啰已汇聚来自美国摩根大通、亚马逊、丰田、比亚迪等的高端人才,强化企业组织梯队建设。

科技创新能带来什么

近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的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吴清明确表示,未来,上海将在过去五年科创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朝着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定位目标迈进。

而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也是哈啰接下来的目标与方向。据哈啰出行负责技术研发的副总裁任亮亮介绍,如今已拥有120余项自主研发专利技术的哈啰,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尖端领域发力,将其与出行场景相结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用户提供绿色便利的出行体验和服务,为智慧城市提供立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出行解决方案。

“我们目前思考的是,共享单车怎样用技术的手段,帮助城市把单车管理得更有序可控。我们希望通过用技术赋能业务,使之做得更加高效、便捷。”任亮亮说。

例如,共享单车曾给城市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但在控制共享单车总量后,很多人们却开始感到在需要单车的时候找不到,除了单车总量不足,单车效率变低也是重要原因,需要解决位置、时间与需求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此,哈啰自主研发出了单车智能运维系统,将通过技术手段和硬件设计,让单车每天对每个智能硬件做一个智能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故障车辆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智能派单到运维人员手上,以便及时修理,极大提高了报障及维修效率,最终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让用户骑到车,提高整体车效。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最新研发的Argus智能视觉交互系统、自适应蓝牙电子围栏等“黑科技”会逐步应用到城市的出行场景中,显著提升共享出行的运营管理效率,使之更加智能化。

2000年,力波啤酒推出了一支叫《喜欢上海的理由》的电视广告歌,给上海黄金般的90年代做了个里程碑式的总结,这个全中国最有“腔调”的城市,当时吸引着全中国的年轻人。近20年过去了,这里依然是全中国最具创新精神、也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

浩浩汤汤,互联网大潮已来。

洪宇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