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技术洪流下,如何看待科技企业的“责任”

邓晓蕾2019-06-11 18:2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邓晓蕾/文 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人类的生活方式,科技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它冲破一切过时的旧传统,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体验的新数字世界,又诱发种种社会问题,甚至让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著名技术哲学家埃吕尔认为,技术是一种使人异化的力量,技术从工具变成了背景,使其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氧气”,它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技术本身日趋自主化,使人类日益在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变得被动。

尽管这种技术论调有些悲观,然而也反映了技术发展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事实上,这种批判思维方式也是一直伴随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步存在,并给那些享用技术红利而不去思考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

前不久,一位有着“代码诗人 (Poet of Code)”之称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生乔伊.布拉姆维尼(Joy Buolamwani),联合普林斯顿、哈佛、纽约大学的学者、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做了一个挑战科技公司们的短视频,通过诸多例证证明“当今世界的很多问题,是由于不负责任的科技公司造成的”。比如,是什么让人们的隐私无处安放?为什么AI让不公平越演越烈?

我们相信技术的创新最终应该让社会的大多数参与者获利,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需要担负起责任,需要未雨绸缪,需要以更积极的方式帮助那些在技术革命中的“弱势群体”拥有新的技能和竞争能力。我们注意到,IBM、谷歌、腾讯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强调“科技向善”。

“科技向善”是一面镜子,引发商业文明的思考。说到底,无论对科技持悲观或是乐观态度,最重要的是如何“善用科技”。科技如何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本身,而非科技。用好了,就是善,是进步;用坏了,就是恶,是倒退。管好人心,我们才能充分享受科技的红利。

站在“科技向善”的立场,其阐述的内涵价值本质上仍然是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才是科技的尺度,其价值观与责任决定了科技的未来。”IBM认为“造福于人,是科技的起点和归属”。

微信截图_20190611180913

日前,IBM企业责任、全球市场与数字中心副总裁Jean Christophe Knoertzer(JCK)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公司所在的行业决定了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于IBM来说,我们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根源就在于IBM公司是谁?”他说,IBM所在的高科技行业所面临的局面就是不断地在演进,而且它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为这个市场不断地带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混合云等诸多的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换句话说,IBM公司对于颠覆市场和造成市场上存在的技能缺口,也是负有责任的。”

为此,IBM把责任的落脚点放在了教育和技能上,并且呈现出了一个总体的全观,JCK表示IBM CSR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专门针对那些相对被边缘化的群体,也就是说他们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学习和运用新技术。

第二个原则,在开展CSR教育活动的时候,与所在国家的议程和重点保持一致。

第三个原则,通过合作创新的形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IBM并不单打独斗,而是和各种各样的公共部门建立联系,通过伙伴关系来开展工作。通过这样一个携手创新的过程,设计和实施各种各样教育领域的倡议和行动的方案。

第四个原则,在教育的倡议之下,为学员和受训人员提供硬技能,比如说IT、编码和AI技术。同时,也提供一些软技能,IBM会教授工作场合需要的技能,比如如何和同伴进行合作,如何更有效地沟通等。

第五个原则,充分利用IBM的两个特别关键的资产,一是技术;二是IBM在全球的36万名员工,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教育项目和活动。

在上述原则之下,IBM已经推出了三个重要的标志性项目,“P-TECH”学校、 STEM小课堂加线上教育编程平台。

JCK表示:“我们都很清楚各个国家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迅速变化,都在推动教育制度的转型和演变,并且也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系统需要对社会开放。因为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旧有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学校单纯教东西的这样一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种变化需求了,唯有考虑将教育与企业,与其他的组织和社会上其他的行动者共同建立起一种新的模式。”

IBM认为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协作。自2011年始,IBM在美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公共教育模式 P-TECH职业学校,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针对新兴科技应用所需的技能,能够帮助那些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培养有别于蓝领和白领的“新领”(New Collar)人才。

JCK认为,“新”主要体现在要求把学校教的课程和企业需求更紧密的结合,扩大获得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实际上,当前在一些技术增长迅速的领域,往往更需要具备企业需求的技术专长。

JCK介绍,P-TECH结合了四年高中和两年大专的学习,将传统基础教育与社区大学、导师指导和实际工作经验相融合。六年前,第一所P-TECH学校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成功开办,首届毕业生中有一些现已成为IBM的雇员。

微信截图_20190611181236

作为P-TECH首届毕业生之一,Radcliffe Saddler通过四年时间完成了P-TECH 的六年课程。他已经成为一名全职的IBM市场部助理设计师。

“从2011年的第一所P-TECH学校开始,IBM在美国大概每年开12-13家,2014年开始进入其他国家,目前我们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与550个行业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超过200家P-Tech学校。”JCK说,自从他年初上任以来,已经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参观过P-Tech学校。在他看来,P-TECH学校在全球的吸引力正不断在增加。原因是,P-Tech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能够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根据印度政府针对女生接受科技教育方面的计划,IBM设置了培养20万名女生接受STEM教育的课程计划;为日本依然活跃在职场的退休老年人提供学习新技能的课程。

实际上,就业的严峻形势正在全球蔓延。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高科技产品技术领域用工缺口更是巨大。

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新领”们的求贤若渴。如何解决这一供需矛盾,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不久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基础教育成为了关键词,甚至他还引用了一个说法“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这一核心观点迅速刷爆朋友圈,追本溯源,归因教育。对人才培育的焦虑,已经整个社会的关注的焦点。

JCK介绍说,2018年,IBM发起了全球员工志愿服务行动SkillsBuild,通过面对中小学生的STEM小课程,号召IBM员工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发一些科学启蒙套件,并通过线下志愿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更好地获取、理解和运用科技知识,全面提升孩子们在科学领域的认知和技能。

STE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科技、Engineer工程、Mathematics数学的缩写,这四个原本孤立的四门学科的有机整合,跨学科应用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学科和话题,也是下一步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出口。

STEM教育项目是IBM SkillsBuild的重点项目之一,其课程设置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创新性思维模式、提高综合动手动脑能力,并鼓励用科技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比如,身边的工程师,人工智能,敏捷实践,设计思维等STEM教学包,从不同角度讲解抽象的科学概念,配合新颖的互动实验和角色扮演,全面提升孩子们在科学领域内的认知和技能,并鼓励他把学到的的思维方式和概念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

在中国,8节STEM课程已经走进全国五大城市的17所学校,240名IBM志愿者共为近2700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提供了81节课程,全方位对STEM知识进行了提升。

为了激励更多IBM志愿者加入到SkillsBuild项目中,IBM还开放了数字化平台,方便员工记录和分享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故事。

罗曼·罗兰说,善良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行为。贝佐斯也说,善良比聪明更加重要,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把科技用在最对的地方,也是科技公司践行科技责任观的重要尺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