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基建成宽信用载体,警惕对制造业挤出效应

李晓丹2019-06-14 11:0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5月表外融资明显受限,信贷主要流入居民部门。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压力增加,但货币政策并即做出大的调整。

张明认为,5月金融数据反映出三个情况需要注意:第一,表外融资依然受限、票据融资已回归正常季节性规律,金融监管未有实质放松;第二,贷款投放仍然偏向居民部门,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下降,体现企业部门合意融资需求不振;第三,货币派生仍显乏力,5月因包商银行事件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分层加剧,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明显弱于去年同期。

此后信贷会发生哪些变化?

张明提醒,基建可能成为宽信用的重要载体,但需警惕和避免对制造业部门形成挤出。

具体来看,后续货币政策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金融资源向基建流动的渠道有望得到疏通。近日发布的《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的通知》,打开了下半年基建发力的空间。《通知》有两项政策突破: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可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在合规前提下隐性债务平滑不再被认定问责。这两项政策突破有望使得重点基建项目得到加速推动,隐性债务平滑也有望扩大范围,这些都意味着信贷对基建的支持加大。

第二,中小银行的信用派生可能受到包商事件影响。包商银行事件对中小银行的负债和资产扩张将产生深远影响,尽管政策上维稳流动性和尽快化解包商问题的态度明确,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之间分层的趋势或难以扭转。在金融资源向大型银行集中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尤其对低资质主体的)信用派生。

第三,制造业投资意愿持续下降,产业类贷款需求不足。中美贸易局势扭转后,5月制造业PMI预期指数明显下挫;后续出口增速下台阶,或将进一步冲击制造业投资意愿。产业类的贷款需求不振对宽信用是个根本的压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