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宜宾地震预警系统主创王暾:提前10秒预警能减近4成伤亡 还将推广至全国公众

沈怡然2019-06-18 13:1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在四川宜宾这场6.0级的地震中,提前10秒向宜宾发出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发出预警的ICL地震预警系统,究竟如何运转?6月18日上午,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该系统主导研发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减灾所”)所长王暾。王暾称,该系统依据电波比地震波传输速度快的原理,从地震发生到发出警报之间只需要几秒钟,下一步希望将地震预警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推广至全国公众手中。

王暾称,根据估算,提前10秒钟预警,就能减少39%的人员伤亡,提前20秒预警,能减少63%的人员伤亡。而该系统自2011年9月以来一直公开提供地震预警服务。记者从减灾所获悉,本次地震灾害中,该系统已经向宜宾、乐山、成都等13个市州共79个区县的电视、成都的101个社区、宜宾乐山等地的200多个的学校发布了预警。在时间上,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

对于该系统的运转,王暾称,对于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安装地震预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并不昂贵,可以固定在承重墙上,通过网络传播地震数据,这些传感器相当于地震预警前沿的“哨兵”,当监测到地震波,便通过网络传到预警中心,中心用2-3秒时间集中分析数据。最终判断出在什么地点、发生多大震级的地震,也能判断出该地震对某个学校、手机用户具有的避震时间以及地震烈度。

减灾所成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王暾创建,并牵头成立由四川省政府授牌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谈到初衷,王暾称,因汶川地震导致了重大人员受伤国家和人民需要地震预警才开发此项目。“该项目也是逐渐完善的,在2011年4月,中国第一条地震预警系统就是由本所发出,当时系统水平比较初等,直到2012年5月份再次发布预警,已经相对成熟。现在处于将地震预警系统向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规模化阶段,这也是中国重大防灾减灾工程的一部分“,王暾表示。

王暾介绍,中国地震预警的传感器已经延伸到了中国大陆所有省市区,覆盖面积达到220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地震地区人口的90%,下一步希望和社会各界一起把地震预警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传到其他省市区域,以及全国范围内公众手中。

但王暾称,距离这一目标还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要把地震预警功能内置到更多的电视和手机上,目前已经应用到省内很多机构的APP上,希望将地震预警系统内置到微信、QQ、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的平台;第二,需要各地政府授权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一直以来自然灾害的预警只能政府机构才能发布;第三,对公众进行地震预警系统的全面科普。目前研究所在技术和科普上进展较快,尚未解决的是,拿到各级各地的应急管理部门的授权书,以开通地震预警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