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服务上线在即,花旗中国副行长柏达仁谈个人业务的数字化布局

王涵2019-06-24 11:3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花旗信用卡在国内的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信用卡数量大概在100万左右。对于中国众多的大型发卡行来说,目前不用把我们当作有力的竞争对手。”花旗中国副行长、个人银行业务总裁柏达仁(Darren Buckley)日前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等媒体访问时向记者坦言,“我们正在全力投入在数字化领域中。目前花旗中国的信用卡业务的数字化水平,超过了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市场。”

这位在银行业从业32年的资深银行家,在伦敦、纽约、曼谷、东京、新加坡均有工作经验笑谈道:“现在我在上海,自从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的职业经历告诉我,现在中国市场的机遇,在花旗其它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无法想象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据记者了解,花旗中国近期个人业务的数字化布局分别在信用卡服务、即将上线借贷业务平台以及二类账户等方面。

数字化获客导流信用卡

信用卡业务是花旗中国全力投入数字化领域的一大缩影。目前,通过数字渠道获得的信用卡新客户量占所有新客户量的98%。

柏达仁介绍:“在过去两年中,在信用卡获客方面客户净推荐值(NPS),从过去的-6%增长到接近60%。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整个客户服务的完整数字化闭环。从客户申请信用卡、到银行审批、客户激活开卡、在各平台进行绑定、到真正使用信用卡,在完整的流程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数字化能力。”

今年截至目前,花旗中国新的信用卡获客量同比增长了60%。相比2012年到2016年的传统渠道,目前通过数字化获得的信用卡客户创造的平均利润增长了2到3倍。诸如,至享卡、礼程卡主要针对花旗财富管理、全球视野的客户,礼享卡和轻享卡这两个信用卡品牌针对更年轻的消费者。

细致来窥探,花旗信用卡的数字化获客渠道,是直接与一些在线聚合平台(如融360、挖财等)合作,将客流导入到银行自身的数字平台。“我们也在与第三方平台讨论,未来客户可以通过第三方APP直接在上面申请花旗的信用卡。”柏达仁解释道。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目标客户异常明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来获得用户信任。现实情况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花旗中国自2012年获得国内运营个人银行业务的所有牌照后,占主导的还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业务。

柏达仁坦言:“不避讳地说,在中国市场上,各家外资银行还没有找到非常成功的个人银行的业务模式。但我相信,这个状况正在改变。”

即将上线数字化借贷服务

显然,在中国市场的银行业是面对数字化转型、服务要求和期待是高于其他市场的。在花旗中国保持核心业务可持续增长的同时,对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或许是花旗下一个发力点。

柏达仁透露,花旗中国已与中国本土一家巨大电子支付公司合作搭建借贷平台,最快在7月初上线,“这是花旗第一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借贷业务。即将上线的电子化平台都是与中国本土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获客量,还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

同时花旗也看到无抵押贷款领域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但当前营收当中此项业务处于空缺状态。

除此之外,柏达仁直言:“我们投资了新的数字化平台,预计将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上线,提供二类账户的数字化服务。未来的二类账户平台,一开始开展的业务相对会简单,主要是以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产品为主。”

他向记者表示了更多未来的畅想,包括会与很多本地基金公司进行合作,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在这个平台上,计划与保险业务的合作伙伴合作,也会上线一些保险业务。

财富管理客户年增超三成

目前,中国不仅富裕人群和新富人群的数量激增,高净值人群也在不断增长。据了解,在中国可投资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已经达到220万。花旗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大连等八个核心城市重点提供财富管理业务,能够覆盖到全中国大约50%的高净值客户家庭。

花旗中国为了能够服务这部分客户,“我们也在不断的努力,向监管部门获得最后一些审批许可,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开展花旗私人客户的业务。”柏达仁称。

在过去两年当中,花旗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受到认可。同时提升了Citigold花旗财富管理的价值主张,花旗财富管理的新客户数年均增长30%。尽管目前全球市场波动,尤其外汇市场领域,但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柏达仁透露,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在不断增长。包括资产管理金额,以及新进的资金量也在不断的增长。花旗中国有信心持续保持增长,并预见未来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据记者了解,Citigold财富管理客户主要是针对可投资资产在人民币100万以上。花旗私人客户的可投资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以上。不光提供国内的产品,还可以通过QDII为客户提供海外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些国际市场的投资机会。

“花旗的物理网点所覆盖的城市,对于市场来说太小了,我们不期待成为中国消费者唯一的、主要的银行服务提供商,花旗可能会作为他们第二、第三选择。”柏达仁如此认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并报道银行、保险、互金等领域事件,擅长深度报道。
联系方式:wang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