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蓝筹物业年会】碧桂园服务黄鹏:创新服务撬动大物管价值

田国宝2019-06-25 13:00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6月25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主题为“大服务、大蓝海”2019年蓝筹物业年会在北京举办,碧桂园服务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黄鹏表示,资本市场主要从规模扩张、品牌溢价、成本管控、增值服务和平台输出等几个方面来底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估值。

以下为黄鹏演讲内容节选:

有很多问题碧桂园和各位大咖想到一块了,地产应该说已经进入了白银时代,但是物管是大时代,有丰富业态,服务内容的外延,储备了大量房产与开发面积待交付,加上运营性资产是地产行业带来发展的红利,不受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站在风口,近一段时间贸易战有所缓和的情况下,物管股都一飞冲天。碧桂园服务在行业里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市值达到400多亿。

为什么市场将物业管理捧到风口上,第二物管还有矛盾和困境,怎么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支撑撬动大物管的发展?物管公司估值怎么看,物管股票为什么得到市场认可?

第一是有成长性,有开发商背景和没有开发商背景,的确在市场上有一些差别,有开发商背景的可以源源不断地变化,可以用勤奋的富二代来比喻这种变化。

第二是拓展能力,要怎么破,怎么结合,如果拓展得不好可能会踩到坑,市场不是完全接受纯资本并购方式,通过品牌拓展,通过第三方影响力,通过向开发商赋能,这种拓展得到的支持很高。

第三是品牌溢价,万科和绿城都获得了市场上很高的追捧和溢价,万科没有上市,据说估值达到千亿,龙湖和绿城也是非常好的服务品质,这里有优秀的品牌溢价、品牌提价,在估值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成本管控只是财务上的控制,关键是什么样的成本和运营模式,技术在应用中怎样能更高效地提升服务能力,但是又降低服务成本投入。然后看谁的增值服务模式、平台输出能力将渠道出口和价值变现。

通过和投资者沟通,市场可能对估值有加分,这样的角度来看,物管公司强就强在有强劲的信息流,净现金状态是应当保持的,规模的快速增长,成长性决定了一定倍数。发展高毛利业务是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出来更多佣金的业务,一些很轻的高毛利业务模式。

物管公司都是面临很大矛盾和困境,股东希望有快速回报,盈利压力居高不下,刚才有老总讲一旦上市了之后,天天要看报表,有这种压力,品质如何保证,市场对行业有两种担忧,股东希望快速回报,规模化如何提升,品质如何保证。

第二是管理如何提升,怎样提升管理我们建议四个方面。第一是面向业主提供恰当好处的服务,质价相符合,因为要可持续,不可能依赖房地产做持续品质投入,必须进行可持续的能平衡的财政资源,保证未来的发展,未来项目品质和公司运营都要恰到好处;第二是面向内容的四大杠杆,面向股东平衡,面向社会坚持社会责任。

其他好处和服务,在于既不过低、没有底限、又不无限追求情怀,向业主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允许业主在企业层面进行自主选择,搭配合适的菜单,建立不同服务体系。今年碧桂园在进行尝试大区经营自主权下放考核的标准,与中小区域完全不同,自己定义在本区域行业竞争领先指标来发展。

再来看四大杠杆,技术杠杆主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公司化在内部将技术应用到基础物业,使传统部分效率根本改变,连接我们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速,使之更高效,原来员工密集方式必须加以改变。

品牌杠杆要坚持有品牌溢价,不做太低端的,选择自己品牌合适的产品,要打造自己品牌特质,这样才能拥有溢价。主要是管理上通过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碧桂园做了第一家标准化,将管家模式进行提升,用模式创新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

有一些公司成长中规模不仅不是杠杆,还是拖累,规模越大,消耗太大,这是不客观的,不能坚持公司一以贯之的理念,这个公司就被规模拖累,反过来规模是有经济效益的,300万的规模,总体管理规模、管理平台效益一定要逐渐上升。

财务平衡方面,我们认为有五个平衡需要考虑,真正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单价与成本之间,如果成本可以提升,单价可以提升,尽可能做到这种体现,从外部和存量进行考虑。

如果经济资源不够弥补,就要从增值服务进行弥补;如果没有达成平衡,项目利润率往下降的时候,考核也是很难通过的。公司进行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投入、研发投入,与公司经营应该是平衡关系。

利润品质投入必须有一个量化的利润上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底限、坚持上限,品质和利润之间总有一边在叫,会非常艰难。

同时保证公司项目设施维护,投入与耗损之间的平衡,保证至少有5%、6%支出,用于设施设备维护投入,能够弥补消耗。运营资源与战略项目投入平衡,公司发展运营资源结余利润要作为专项计划,保障战略项目实施落地。

如果要可持续,一定是以业主睦邻和谐、携手同行的,一定是这种坚持文化、坚持品质,能够负重前行的,能够和业主真正成为长期朋友,获得业主真正认可,才能够持续。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开发报道部主任
主要关注房地产、产业园区、双创及物业等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