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米科技CEO焦学宁:BAT们纷纷进行架构调整、人事调整背后的效率驱动和To B法则

冯庆艳2019-06-26 20:1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庆艳 新三板挂牌的点米科技近日获2亿元B轮融资,粤民投为投资方,汉能资本担任本轮的财务顾问。与此同时,点米科技战略收购了HR交流社区--三茅人力资源网。公司主要产品2号人事部,截至目前已经服务了60万家企业。作为一家主打HR SaaS服务的“互联网+人力资源”的公司,点米科技CEO焦学宁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来解读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背后的时代规律。

经济观察网:互联网公司近一两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架构调整、人事调整,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都有这种调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这是产业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焦学宁:我认为,这说明产业进入了下半场,为什么调整?第一红利期过了,原来那种野蛮增长时期过去了,高增长时,公司的招聘、组织架构,全奔着增长的目标,那时一定会放弃效率,快速占领市场,增长到了天花板时,要的是效率,所以组织架构就从增长驱动变成效率驱动,效率驱动时,要看每个环节有多少水分挤出来,这是为什么互联网大企业调整组织架构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前这些企业都做To C,包括BAT全部做To C,To C上,它们在各自领域全部做到天花板了,他们应该看到,经济的变化、人文的变化、技术的变化,接下来产业一定会变化,所以点米科技做2号人事部是迎合这个变化,他们也会看到。

换句话说,就是产业互联网会兴起,因为产业的各个环节都上线了,以前是只有一个环节上线,其他环节没上,串不起来闭环,没有办法给产业提效,现在可以帮助产业提效。做互联网的发现很痛苦,因为它的基因全部是To C的,必须招新的人,重新调整架构打散了重来,原来To C的人做To B是不行的,To C的人是先搞量然后再转化,To B搞一堆量能转化吗?To B不是冲动型消费,没法转化,原来的法则在这儿用不了了。

点米科技也在做To B服务,我们发现的法则是场景法则,如何覆盖企业的各种工作场景,覆盖场景越多话语权越强,还有数据维度法则,光有数据不行,有一亿员工数据不够,需要注意,有一亿员工的什么数据?只有姓名、手机号没有意义,想对企业赋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有没有员工的身份证、简历、工作信息、打卡信息、工资等等。

经济观察网: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产业发展处于什么状态?

焦学宁:从经济环境的角度,这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但对于人力资源来说恰恰迎来它的春天。

经济大环境上来看,人口红利消失了,公司在深圳的一个合作伙伴,它是深圳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之一,做了30年,主要是一个市场很多企业摆摊、劳动者跑去求职的方式,他告诉我过去两年,几乎一夜之间没人了,企业和摊位都在,但求职的人没了,这背后是企业在抢人,不是人在找企业了,因为人不够了。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是劳动力不足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老龄化也是一个更明确的趋势,虽然现在中国还没到那个阶段,但日本已经进入了那个阶段,我们从日本可以看到,的士或大巴司机大多都在60岁以上,我们去考察的一家日本主板上市公司,办公室里连前台接待员都没有,招不到人。

我们研究全球市场,以灵活用工为例,灵活用工人数占整个用工人数的比例,中国占比9%,美国、日本分别为34%、40%,中国一百个劳动者里面9个是灵活用工,恐怕这9个有8个是过去5年才出现的工作岗位,比如快递、外卖,现在中国有上千万人干这个工作,以前是没有的,经济发展催生出来的。

随着经济继续的发展,如何高效利用人力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前面,高效利用人力就一定会导致灵活用工更多,这个比例一定会变,即便如此我们看中国,这个比例在接下来5年之内,灵活用工的人数可能是现在的3-5倍的增长。这3-5倍是不是还会继续在快递、物流行业?也未必,因为快递、物流从发展水平来说,我认为中国是全球领先了,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没有领先,因为灵活用工不仅仅是打零工,更多的是社会资源效率的提高。比如酒店的电工,为了灯坏等问题的及时处理,酒店需要养一个电工,但这个电工一天可能只需工作两个小时,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当人力出现短缺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出现比如三个电工成立一个小小的合伙企业,服务周边五家或者十家酒店,从酒店角度来说,可能只付出原来电工一半的成本,但是电工可能比以前多赚一半的钱。这是整个社会资源运转能力的提高。

另外,5G的到来,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环境、加上社会的效率加上技术的驱动,导致人力资源的春天来了,而且一定是通过技术手段大幅度提升效率改变用工关系,灵活用工方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效率,这是我看到的。

经济观察网:点米科技的主要产品2号人事部服务超60万家企业,为什么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这个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经济背景是什么?

焦学宁:咱们看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现金字塔尖的企业数量,是在变少不是变多。

因为企业在做小没有在做大,你会发现,以前企业是拼命做大,现在大到一定规模会开始做小,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海尔,海尔把自己做小了,分散成很多小微企业,你看真正属于海尔直属的员工还有多少人,一定是比以前小了很多。

顺丰也在做小,顺丰让原来快递员成立自己的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承揽某个区域的快递,为什么要这样变化?

第一是灵活用工的需求,这样的话,任何一个灵活用工都会让效率更高,比如以前一个大企业可能有电工,以后不需要了,采购电工的服务就行,就会产生小的电工公司,同样也会产生送水公司等干各种专业化事情的公司,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才会提高,这是核心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日本这些长期缺人力的国家,要在效率上提升,它们都分工很细,都用了大量的灵活用工,因为这样社会的效率最高。

中国以前野蛮生长时,处于红利期不在乎,现在在乎了就会出现这种状态。大企业他们仍然很成功,我并不认为,他们在世界经济的排名会下降,但是他自己直属员工会变少,小企业越来越多,在我看来90%的企业会越来越壮大,也就是说我的目标客户群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但是最顶端的数字反而从多变少或者持平。

我做人力资源就是最近四五年的时间,最近三年的感受特别明显,我们很多大客户纷纷采用外包或者把大公司变成小公司的灵活用工的形式,这期间还有我们国家的政策影响,去年年底发布了大量的政策,一个企业如果把所有员工都变成全职员工,成本是很大的,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等等,对你进行所有责任的承担,但你不是公司的员工而是合作伙伴时,同样是把一百万当作成本,公司税少了,对你承担的责任少了,你从这家企业赚的钱未必增加,但是因为你是自由的,可以做更多的东西,可以赚更多钱。社会效率也会提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MT新闻部主任
关注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的重大事件。擅长调查、深度及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