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朱俊生:中国寿险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姜鑫2019-07-01 14:2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日本平均每个国民有1.73张人寿和年金保险保单,台湾保险每个人有2.34张保单,从一些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寿险的下半场刚刚开始”,在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如此谈到了人身保险及健康险的发展。

朱俊生认为,在寿险转型的背景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养老市场的扩展以及提供市场化的健康保障。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绝对量达到4.6—4.8亿,相对超过三分之一,这对私营养老金发展的要求和需求是非常大的。另外,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2014年的数值为46.87%,这样一个储蓄率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到38%左右。

为什么有这么多储蓄?朱俊生认为,可能跟我们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有关系,也跟公众对养老、医疗的不确定性有关系。“我们储蓄中有大量的预防性的储蓄,大家也知道储蓄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们怎么把储蓄变成保险资产,把更多保险跟资本市场对接,让它更具有投资性,这是我们面临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养老金融。”

去年以来,税收养老金在试点三个省,朱俊生认为,接下来还要拓展,不光是保险进入,可能公募基金也要进入,所有这一切说明需要在养老领域发展私营养老金、发展各种各样的商业保险,把养老跟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把负债业务跟资产业务结合起来。

在谈到市场化的健康保障时,朱俊生用中美两国市场进行了对比。美国雇主支持雇员买的商业健康保险覆盖了美国人口的55.7%,个人掏腰包再卖的覆盖人口的16.3%,所以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是有一份商业医疗保险的,这跟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是有关系的。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一些地方的社会医疗保险面临着基金穿底的压力,此外,人口结构的改变,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就业模式的出现、新经济的出现,都会对我们社会医疗保险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种状况之下,商业健康保险要考虑怎么拓展市场。

“我们谈寿险业的转型非常重要的就是健康、就是养老。从国际比较来看,养老和健康领域的拓展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潜在的需求的”,朱俊生称,“中国寿险的下半场刚刚开始。我们过去卖的很多寿险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储蓄的替代品,我们跟银行争夺储蓄,下半场可能更多地跟养老、跟健康、跟人们对生存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关注结合起来。”

当整个行业如此转型的时候,就会发现保险业的资产将来在金融机构当中的资产可能会有大的提升。目前来看,保险行业资相当于银行业资产的6.6%。国际什么水平呢?朱俊生整理了22个国家的数据,包括中国,这些国家中平均的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是22%,美国保险资产占银行资产的36.9%,超过三分之一。“如果寿险业转型中更多地拓展市场化的养老、市场化的健康保障,我想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朱俊生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