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必须反思文军之死

言咏2019-07-15 11:1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言咏 文军是谁?他是一名高位截瘫者、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多年来致力于截瘫患者回归社会的公益事业。7月7日晚,为筹备残障者活动前往大理考察的他,因无障碍路口被占用,开着轮椅另寻他路时跌落到停车场地库顶棚里,垂直深度两米多,不幸辞世。25岁时那场车祸夺走了他行走的能力,47岁时,一场完全可避免的意外,夺走了他的生命。

噩耗令人扼腕,也值得反思。如果两个小细节上稍加注意,文军就不会死。第一,无障碍通道不被占用;第二,有危险的地库顶棚周围,围上栏杆以示警戒。一位残疾人,在为残疾人融合的公益事业奔波途中,命殒于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有点讽刺。

其实,这都不是小事,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这甚至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文军的不幸就是警钟,看起来是各种寸劲叠加,但也可以说是墨菲定律的应验。一座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体现了城市硬件的文明度;而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普通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理解与尊重,则体现了城市软件的文明度。当下的中国,这两点都有待提高。中消协和中残联2017年年底曾做过一次调查,显示中国无障碍设施整体普及率刚过四成,处于较低水准。除此之外,无障碍设施未开放、被占用、维护不到位、设计不合理也是典型痛点。

无障碍设施落后的直接结果是,残障人士在公共生活中几乎隐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大街上随处可见残障人士的身影,中国却很少。其实在中国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总数约有8500万人,是不友好的无障碍环境限制了他们出行,而这正是文军和他的同道者致力改善的。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提高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度,提高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精细度。这是基础性的硬件。它不是铺一条盲道那么简单,还需要规范化,需要设计更周全。按照现有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盲道应避开非机动车道停放位置,但即便在中国城市管理最精细的上海,很多盲道就紧贴着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容易被侵占。有的盲道为了不影响美观,想避开彩色地砖铺设的路标,被拐了好几个弯,甚至通向距离斑马线一两米开外的马路。公交车站没有盲文站牌,没有语音导航;无障碍低踏板公交车的数量有限,不能覆盖全部公交系统;部分卫生间虽然有满足轮椅使用者的低位洗手池,但下方没有进深,不能容膝,不方便使用。这些细节的改进需要设计者更多地从残障人士的角度考虑问题。某种程度上说,理念的宽窄决定了设计的高低,有心就有智慧,一个好设计背后往往有一颗悲悯仁厚之心。

我们还需强调无障碍设施之于残障人群的重要意义,传播残障人士生而平等,与社会中所有人群拥有同样权利的理念。唯有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尊重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筑造和维护一个对残障人士友好的社会环境。当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占用盲道的意识,甚至于看到被占用后帮助挪开或者告知相关部门处理,文军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这是媒体传播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责任。教育着眼于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着眼于未来。有一位移民英国的中国妈妈,她的两个孩子中,姐姐是特殊需求儿童,妹妹是普通儿童。姐姐所在的特殊学校,会教无语言的孩子一种交流沟通的方法,妹妹所在的普通幼儿园,也会教。妹妹学会后,回家可以和姐姐交流。这令人感触,在发达国家,对特殊需求人群的关照,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目前的中国也有尝试者。北京有一家幼儿园,每年冬季都有一次“苦难周”课程——饥饿日、失语日、独臂日、失明日等,让孩子体验困境中的人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浸润。

无论如何,文军之死是一个悲剧,希望以此为警钟,唤醒社会对残障人群的看见与关怀,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温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