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蓝”何以成为侵犯幼童的“惯犯”

言咏2019-07-26 19:3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言咏 红黄蓝幼儿园又惹事了。这一次事发青岛——青岛红黄蓝万科城幼儿园,一位外教午休期间涉嫌对一女童猥亵被批捕。

红黄蓝7月25日发布情况说明称,这名外教哥伦比亚籍,持有正规工作签证,园所聘任程序符合法定程序。经查看监控视频显示在1月25日14时许,该名外教在配班老师上卫生间时进入班级,并把手伸进幼儿的被子里,时间约1分钟,其间无其他行为,在配班老师回到班级后,该外教起身离开教室。幼儿园在接到家长情况反应后第一时间处理,陪同家长共同报警。对于园所没有严格遵守公司管理规定,对外教管理不到位的行为,已将园长和配班教师予以撤职处理。

此时,距离2017年11月那次让民意沸腾的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涉嫌虐童事件还不到两年,如果按照案发时间算,只有一年零两个月。红黄蓝就像一个“惯犯”,此前2015年吉林四平红黄蓝幼儿园还发生过一起虐童案。

公众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又是红黄蓝?再往下想,第二个问题则是:孩子在幼儿园不被虐待、不被侵害是最低底线,为何这都难被保证?涉事幼儿园都处于相对发达的城市,这似乎也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这不是传说中的故事,或许哪一天,它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如果一个幼儿园接二连三出事,一定不是偶然的因素,而有其必然的原因——在儿童观和园所管理上有着巨大的漏洞。这两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师的行为,有着正确儿童观的幼儿园,其通过选拔、培训以及氛围感染,都能让老师从内在自我约束不做有害于儿童的行为;而有着完善管理体制的幼儿园,又让老师获得外在的约束。红黄蓝在这两者上显然都有欠缺,其对规模扩张,对资本获利的重视,超过了教育本身。有人说红黄蓝频频出事是因为加盟园过多,品控难以触及的缘故,但其实并不尽然,2017年11月出事的北京管庄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和此次曝光的青岛红黄蓝万科幼儿园,都是直营园,后者2016年还晋升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

管庄红黄蓝虐童案今年6月刚刚二审宣判:涉案幼师刘某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获刑1年6个月,并被责令5年内禁止从事未成年人看护教育工作。宣判结果出来后,公众普遍反应是判罚过轻,是不是应该终身禁止从事未成年人看护教育工作?北京朝阳区政府曾通报称将依法启动追责程序,对案件进行调查。那么,案件调查结果是否公布?不需要承担刑责的幼儿园及相关人员是否被严肃追究,决不姑息,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是对公众的交代,是重建公众信任的基础,也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开始。如果违法成本、违规成本过低,必然无法起到震慑和预防的作用,可以想见下一起负面事件也将在路上。

2017年年底,红黄蓝教育集团宣布进行整改,暂停加盟业务的扩展,仅半年多后,开始恢复加盟业务,且股价回暖。受2018年11月学前教育新政的影响,红黄蓝承压不小,但并没有到虐童事件刚发生时家长们以为的——“以后谁还去啊”那种门庭冷落的地步。对一家公司最大的惩罚就是客户的“用脚投票”。中国家长们为何还把孩子送往红黄蓝?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学前教育供给不足,距离合适、价格合适的幼儿园并不好找,自从普惠政策出台后,一部分符合条件的红黄蓝幼儿园转为普惠园,又有价格优势,所以一些家长依然“用脚投票”选择了它,甚至找关系进去。那么,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对红黄蓝的变相纵容?不愁生源,何来整改动力?

谈到此,或许可以部分回答上文的问题。为何又是红黄蓝?为何对幼儿园的最低底线要求都频频被突破?一家在正确儿童观上没有真正坚守的教育集团,一些在管理制度上没有下大力气精磨的园所,一个违法和违规成本不高的社会环境,一个供给小于需求的市场,共同导致了“红黄蓝事件”频频发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