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房地产出慈善家

陈哲2019-07-28 09:32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报 陈哲/文 2019版福布斯中国慈善百强榜发布,最闪耀的群体莫过于房地产商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房地产公司更多出现在财富榜单中,现在他们也来到了慈善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做慈善公益金额最大的100名里,将近一半是房地产商。其中常年占据中国富豪慈善榜的,包括恒大的许家印和碧桂园的杨国强。

慈善榜的发布者说,这些善款的主要去向是扶贫和教育。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今年是收官之年,扶贫自不待言。23家房地产商在今年新上百强榜。

有人由此说到,还是房地产老板有钱啊。言下之意,要是他有钱,也会在里边排排坐。还有一些观点比较尖锐,大概是说房产商的钱来之不义云云。这些质疑看似颇有市场,实际上不够客观。

首先不可否认,房地产商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标签:这是唯一一个被政界领导点名警示道德情操的行业,也是一个利润率远超社会平均数据的行业,更是一个被无数次宏观调控打压的行业,现在就变成了挤占金融资源的行业。“夜壶论”再生动不过。

但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背负着不义之财的名声,从古自今概莫能外。

除此之外,房地产本身的区域型投资模式也决定了,房企和房产商对不同城市的贫富差距问题更加敏感。比如说有很多公司在和地方政府招商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政府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优化某一区域的全盘投资计划,而扶贫常常是很多地方的重要执政目标。

当然,用慈善帮助地方脱贫,能力是关键。无论是万达在贵州丹寨做了5年“包县扶贫”模式、还是碧桂园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一是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大资源整合能力,二是具备城乡区域的综合运营能力。

在这三个维度上,房地产商成为慈善首选,并不奇怪。

至于说,房地产慈善是否带有功利目的。我个人认为这总归是难免。毕竟资本是逐利的,同时现代资本也具有社会责任的属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疏导有方,用恰当的模式让财富流入最需要它的地方,形成良性循环,以创造更多财富,善莫大焉。另一方面,慈善本身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前者无需赘述。而后者,我们去看现代公益慈善的奠基人卡内基,曾经捐赠音乐厅和图书馆的初衷,也非常朴素,就是希望挽回自己破损的声誉,最终一步步把公益作为自己晚年最重要的追求。现在做慈善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也是慈善进步的写照。

我们去看碧桂园,可以发现这个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有规模地捐赠做教育,这当然同杨国强本人的成长经历高度关联。此后,他开始做赈灾扶贫、产业扶贫,这种对扶贫公益的探究和理解,也是一步步深化的。

再比如房地产意见领袖任志强,原来是一名国有房地产开发商。他和其他房产商刘晓光、王石等人一起,发起公益组织阿拉善SEE,并在退休后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了扶贫、改善生态环保等公益事业上。他可能不见得像盖茨和巴菲特那样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作为明星商人,他拥有足够的热情和号召力,让更多的财富阶层进入到现代公益、现代慈善的系统中来。

作为中国最具有财富标识的群体,房地产商集体从财富榜走向慈善榜,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社会走向现代和文明的一个侧面。建立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真正具有全社会号召力的公益慈善体系,是我们未来可以期待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
分管房地产、大健康、大文旅、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