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深水区

胡群2019-08-05 19:58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今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7月1日做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动之“SAIF-CAFR名家讲堂”的演讲及问答实录。周小川就FinTech(金融科技)、BigTech(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以及eMoney和Libra等热点话题做了深刻的解读和分析,其中谈到“鼓励FinTech真实推行普惠金融”。

周小川指出,传统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不够,如成本较高、难以服务到最边远基层。现在用FinTech有可能更好地为穷人、为边远地区、为小额交易服务,但是要仔细甄别,确保真实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因为有的人是打着这种旗号干别的事,前几年国内出现了大量P2P平台,现在大面积崩塌,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滥用了普惠金融的说法,忽悠了决策者和监管者。监管者为了不阻碍技术发展,就回避了自己责任,认为只要没申请牌照就不归该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机构只监管取得相关牌照的机构,这样就避免了跟科技类企业,跟这些平台的冲突。但这些P2P实际上是影子银行,一旦大面积出事,还得负责。

二是不切实际地假设每个人可以自己审查客户信息。有人鼓吹,有互联网和交易平台后,每个人都可以出借自己富余的钱,自己去审查客户信息,从而决定给谁贷款。但是真正做下来以后发现,没有多少人自己去看借款人、小微企业信息,个人往往也没有足够的行业知识和财务知识,很少有人这样做。结果导致P2P公司几乎百分之百搞资金池,形成影子银行。

三是完全依靠大数据和征信系统也是过于理想化。有人宣称,个人虽没有那么多财务知识、行业知识和对小微企业的详细了解,但如果可以依靠大数据和征信系统,P2P应该安全可靠。但这过于理想化。即使通过大数据,是不是有充分征信信息及处理能力去配置各项贷款,也是高度存疑的。总之,要观察动机,以便切实支持那些真实搞普惠金融的创新。

周小川强调,对新技术要敏锐,总体上支持、有所宽容;但同时也要有所警惕,防止出系统性风险,建立受限的可复原的安全空间作为试验环境、依靠市场竞争选优,并鼓励FinTech真实推行普惠金融。

由于信息和信用的不对称,客户分散、点多面广,传统普惠金融一直难以解决客户维护和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压力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一些弱势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近年,中国金融业利用金融科技已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取得很多成绩。8月2日,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普惠型的贷款已经突破9000亿,当年新增2210亿,增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在新增普惠贷款中,线上的贷款占了88%,不良率仅0.4%。

“我们今年上半年新增的普惠贷款2210个亿,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也就是在全国设有分支机构跨区域设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21家中,我们占了25%。而在运用数字技术以前,我们这一类贷款一年新增只有200个亿左右。”刘桂平称。

从一年新增200亿,到半年新增2210亿,这正是金融科技在建设银行发挥的力量体现之一。传统银行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迸发的活力已令市场惊叹,新兴的互联网银行是否能驱动“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快速形成,并为解决普惠金融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现实可行路径?

此次峰会还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并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微众银行的“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助力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入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银行,开业四年多来通过自主创新,大力研发和应用金融科技,较早走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为国内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并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和增强人民群众金融获得感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据介绍,目前微众银行针对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的两大类贷款产品的普惠效果显著。以服务小微的核心产品微业贷为例,上线一年多,有效触达超过50万户确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均是实体经济范畴的小微企业;授信客户中,65%的客户此前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36%的客户无任何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27%的客户既无企业类贷款记录、也无个人经营性贷款记录,为拓展小微企业信用空白做出巨大推动。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本来普惠金融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区域,也是一个深水区,金融里面的深水区。但是在普惠金融里面,还有一个深水区,就是相对于普惠金融领域的一些中小企业,其中的一些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雇人士又是普惠金融里面更难、障碍更多的深水区。”平安普惠副总经理倪荣庆认为,小微贷款不良率高,而收费却不高,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难以实现可持续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指出,大型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去年底增长23.7%,平均利率4.79%,较去年全年下降0.6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管管理委员会编著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显示,2018年,全金融机构新发放的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16%,较2017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

“到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这个比大型企业确实要高出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出3.3个百分点。”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举办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上表示。

上述《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指出,一方面,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的影响,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成本更高。另一方面,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细腻系获取更难。小微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营管理不科学,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金融服务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小微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显著高于大中型企业,如果没有成熟的贷款管理和风控技术,商业银行大量投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持续面临挑战。

就普惠金融深水区的挑战,倪荣庆指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门槛比较高。因为风险高、难以评估,很多情况下,在金融业做小微贷款的时候是需要抵押的,数据显示,超过50%的小微贷款是需要抵押为基础的。但是这恰恰是很多真正的小微人员所缺乏的。

第二,小微普惠的不良率比较高,收费却不高,可持续性不佳。

第三是首贷,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小微企业经营四年获得第一次贷款,但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大概在3年,也就意味着生命周期上,金融服务和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上其实在匹配性上是不强的,有一定脱节。

因此,普惠金融的深水区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更多创新。

由于中国仍有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尚未实现线上化,因此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等机构以数字普惠技术解决普惠金融,面临一定困难。平安惠普从行业痛点切入,提出了小微信贷“深水区”方案:科技助力+模式创新。信贷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聚合模式协同各类主体资源优势互补。

“平安普惠的方法是创造一个平台,创造一个连接的模式,让金融资源,让场景,让获客方、技术方很好地联结在一起,从而为深水区的客户提供供给,提供一种可能。”倪荣庆称,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利用科技的方法,把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的多种机构放在一起,为最难服务、最有挑战的客群提供服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