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术与道

温世君2019-08-19 11:26

(图片来源:壹图网)

温世君/文 暑期档冰火两重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了口碑和票房,也让近来略显平淡的中国电影市场激起了涟漪,但紧接着,《上海堡垒》作为大IP科幻片却票房惨淡。《哪吒》的成功虽然有暑期档优质电影“空窗期”等一系列偶然因素,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其自身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堡垒》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对作品的自尊和自爱。

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已经是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的确,中国电影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虚胖”,但不可否认也在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

一方面是从2010年开始,商业地产经历了一段持续升温的过程,住宅开发商谋求转型。商业地产的“大跃进”带来了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的购物中心和电影院,让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的同时,观众观影品位也不断提升,中国电影产业不得不转向质量竞争。

另一方面是近十年来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浪潮,直接助推了电影市场爆发;而社交网络的普及,让电影更容易成为全民话题。优质电影会在社交网络上形成口碑的病毒式传播,一部电影一旦成为网络话题的“爆款”,票房也会扶摇直上。与此同时,网络支付、网络购票的普及,以及与之共生的“票补”,也让观影更加廉价、便捷,让更多的人成为观影人群。

目前,随着票房增速的放缓,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进入一个转型升级时期。国内观影群体在不断成熟,随着观影视野的不断扩大,纯粹的特效堆积、缺乏内涵的爆米花电影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趋向于观看评价高、质量好、有内涵,并与自身生存、心灵处境有情感联系的电影。《哪吒》在这个时候出现,正逢其时。《哪吒》是一部高品质的电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哪吒》能够成为爆款,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正如美国电影界的一句名言,来到好莱坞就是来到拉斯维加斯。有可能以小博大,也可能血本无归,或许运气是唯一的答案。

当然,作为市场的观察者。我们也知道《哪吒》和其背后的光线传媒在动漫,尤其是国产动漫进行了长期、耐心的布局。功夫不负有心人。

动漫电影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对于演员依赖度较低。除了个别动画电影采用名人配音之外,在演员片酬方面的开支几乎为零,相对成本可控。市场上很多原创动画电影项目在成本方面目前仍处于千万级的水平。而且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长,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他们对于二次元、对于动画的偏好也将在市场上得以显现。如果宣发、排片得当,动漫电影制造出投资回报率超高的爆款项目概率较高。

不仅如此,动画电影所创造的虚拟“明星”(例如本次创造的哪吒形象),其所有权完全在版权方手中,相对于培育明星,更便于制作方将后续长尾效应扩大化。

如果我们稍微淡化商业考量,从作品本身去关照,一部优质的、爆款的动漫电影,好的叙事、画面、剪辑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其传递的价值观和构建的世界观。这是术与道的问题。

这个逻辑也可以加诸于范围更广的文化产业。有生命力、有市场的文化产品构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的核心是其展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下,中国的文化产业要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应该也已经能够进入一个打造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代。

(作者系文化产业研究学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