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产业的未来在哪?陈平:在逆境中开辟一条变革之路!

2019-08-21 11:09

提到殡仪行业,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陌生,除了平时接触少,中国人对死亡的避讳也导致了行业信息传播度较低,让这个“暮气沉沉”的行业更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7月11日,笔者邀请到了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纪念园执行官陈平先生,对其进行了采访,陈平先生拥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行业深刻的认知思考,系统的介绍了殡葬行业自改革推行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的成绩以及当下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困难。作为一个行业的探路人,陈平眼中的殡葬行业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要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和了解一个行业,必须关注行业的发展史、摸透外部的大环境,并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殡葬服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国人对提升生命尊严的渴望和期许。想让这个行业呈现出更多的美好,让更多的人从不了解到熟悉,从不认可到积极接纳,就必须正视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从行业的陈规陋俗下手,做好长期艰苦革命的心理准备,全身心投入进去。

03

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纪念园执行官陈平(中)

革旧图新,要有翻过“四座大山”的决心和勇气

1、殡葬行业政策相对滞后,已不适应现代殡葬服务的发展要求。

民生问题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殡葬服务作为民生问题中重要的一环,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掉了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也无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服务体验,逐渐成为饱受人们诟病的行业。

很大程度上,殡葬服务业的发展缓慢源于行业配套政策落后的结果。目前行业通用的依然是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2004年起,殡葬产业部分环节开始向市场开放,催生了大量私营殡葬企业,而先行的管理条例缺少对服务机构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的监管政策,同时对殡葬活动中公民权利和义务也未做出细化规定,使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公益”属性的定调,资本难进入,行业难繁荣!

殡葬行业和民生息息相关,天然具备了惠及全民的公益属性。目前,殡葬行业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机制下,为了提供有保障的基础殡葬服务,政府限制企业牟利,将服务价格设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久而久之,制约了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于是就把很多服务承包给个体户来做,个体户为了盈利,随意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缺乏职业底线。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被动的撕开一个小口,换来的却是巨大的代价。

陈平认为,殡葬行业要实现规范快速的发展,既要坚持公益的属性,也不能忽视其市场属性。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不同人生状态,除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外,还包含了很强的文化属性及情感寄托:礼仪、追思、厚葬、孝道传承等等.....这种来自情感精神层面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也是国人负面情绪频出的重要原因。市场要逐步放开,要吸引更多的资本进来,行业才能在资本的推动之下得到快速发展,进而催生出更高品质的市场服务,这对整个行业、市场、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大有裨益!

01

礼赞人生生前契约荣膺"值得托付金融创新产品"奖

3、设施陈旧、服务参差不齐,催生大量社会负面舆论

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殡仪馆1821个,普遍出现公共服务设施滞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常态化、缺乏专业化团队等问题,难以满足国人对于殡葬服务的需求和企盼。政府往往受制于财政问题,在殡仪馆基础设施、专项设备、服务上的投资有所不足,积累下了大量陈旧落后的殡仪场所,垄断的管制遏制了竞争,国人得不到充分的选择权,时间一久,负面情绪越来越大,甚至每到清明节,还会有不明就里的记者报道行业负面、以发死人财博眼球,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可承受之重,一旦市场形成固有观念,我们还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引导和纠正。

4、行业乱象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

都说房子贵,而上海的墓地已达到每平30万的均价,贵到常人难以理解,什么原因?政策审批从严,墓地成为稀缺品,供不应求,推动了价格节节攀升。

在政府监管的盲区,依然有不良从业者大发“死人财”,欺客宰客,甚至有的把成本不到300元的骨灰盒卖到3000元;

按照国人的传统,以往守孝三天,亲人朋友从各地纷纷赶来纪念追思,现在服务供给稀缺资源紧张,省去了守灵祭拜,10分钟完成火化,严重忽视了人文情感的关怀,给生者留下遗憾,让死者也无法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

而陈平认为,行业的不规范往往孕育着发展的潜力和机遇,需要有人敢于站出来扛起行业发展和变革的大旗,爱佑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际遇下,大刀阔斧的切入殡葬服务行业。而殡葬服务行业中的“四座大山”看似无解,其症结的根源在于在于市场不开放。

02

陈平先生也对当前的行业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发扬殡葬行业中“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精神。

陈平对比了美国的殡仪市场现状:纽约只有1000万人口,而葬仪社却有2000多家,还能提供饭食、追思、告别等全流程的服务;北京2200万人口,可供告别守灵、开追悼会的殡仪馆才12家。未来,爱佑汇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高标准、便捷化的线下服务实体,将殡仪馆进行改造,在社区里租房改造成葬仪社,让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戚朋友参与告别追思,能有效提高国人的临终体验感。

二、创新理念改变陈规陋俗,重置国人生死观。

在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生命文化的基础上,我们以“重置国人生死观”为己任,“旅游+ 纪念园”模式,提供灵魂栖息之所。目前在全国已打造四大纪念园,四大纪念园南北呼应、东西相承,依托其各属地文化特色、融入自然景观,道法自然,和谐共生,无不将对人文关怀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同时还拥有爱佑汇,作发行生前契约及提供生命礼仪服务的连锁平台,各地的爱佑天使全天7x24小时随时待命,为用户提供终极关怀的全流程呵护服务。

三、爱佑汇作为先锋军,将为殡葬服务业带来新活力新气象。

按照民政部最新的预测数据,2018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是2.4亿,中国已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这种趋势催生出国人对于自身人生规划的刚性需求,由爱佑汇发行的生前契约是市场需求的产物,是一款紧贴民生的创新产品,而非为了创新而制造的噱头。

有了生前契约以后,可以让客户在生前规划身后事宜,活着的时候买单享受身后的服务,自主安排人生最后一程与百年后的事务,例如祭扫、追思、家族团聚等,不仅能让老人能享受一个体面的后事服务,也能让年轻人能及时尽孝。爱佑汇“礼赞人生”生前契约对于用户的关怀,不仅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追思,更结合了金融的创新思维,提前帮用户约定了未来的产品服务及价值,还有效规避了市场通胀带来的贬值风险,让每一名用户都能拥有“看得见”的未来。

今年年底,爱佑汇将在广州落地首家线下实体葬仪社-海珠生命会馆,在国内,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们也很忐忑,会不会遭遇未知的市场挑战?会不会受到政策的影响?或者能否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有活力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都给我们未来的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过我们也会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大胆尝试,多方沟通,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在政策开放允许的范围内,有所不为,有所大为!

作为行业的推动者,爱佑汇团队也有着巨大的先发优势: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布局、运用科技和金融的思维进行自我武装。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和国人生命尊严息息相关的产业,更是一个值得持续投入的产业,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有快来越多的从业者认同我们现阶段所做的工作,并加入到我们共同的事业中来,一起加速产业的发展,引领变革,让国人真正享受到因生命品质提升所带来的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