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停产清单9月见 环境部回应一切

董瑞强2019-08-23 22:19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董瑞强 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将执行环保分级限产政策。

该政策源自《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对钢铁、焦化、铸造、玻璃、石化等15个行业明确了绩效分级指标以及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原则上,被列为A级的企业在重污染期间不作为减排重点,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这与以往限产政策相比,尚属首次。

新政策引发了市场持续关注和热议。对此,2019年8月22日,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分级限产政策牵头制定部门负责人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区域协调与重污染天气应对处处长张昊龙。在这次专访中,他几乎回答了业界关心的所有问题。

张昊龙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我们给各地的时间是一到两个月,预计到9月底之前应该能出来具体的限停产清单。”

张昊龙说,“从全国来看,能达到A级的企业一定是最好的。我们预估A级企业最多可能就只有2%-3%,B级企业可能有10%-20%左右。比如一个省报上来的清单中A级企业可能就十几家,B级企业100家左右。”

经济观察报:环保分级限产政策出台的背景是怎样的?

张昊龙:2017年北京的那场跨年霾以及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空气质量问题的反弹,都加快了《意见》出台的步伐。实际上,2017年原环保部就出台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2018年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解决了减排措施无法落实、存在“一刀切”以及减排清单信息填报不完全等问题。

在京津冀及周边应急预案中,黄色、橙色、红色级别预警应急减排比例要求原则上不低于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0%、20%、30%,减排措施从以前的提高治污效率、减少生产时长全部改为限停产、停生产工序或停装卸运输环节等,并实施清单化管理。

我们一直在持续完善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将每个企业详细状况落实到表格上,全面掌握企业减排情况,比如企业的工序类型、生产线数量、关停哪几条、能减排多少等在清单上一目了然。目前重点区域应急企业管控数量已达15.8万家。

现在重点减排行业占全国工业制造类7%-8%,但实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却占80%左右。其他行业比如制鞋业,我们并未将其列为重点减排行业,但在一些城市可能就是主要排放源了,也要被纳入清单管理。

进入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会明显被压缩,就如同“房顶”高度的升降,一般在夏季大概两三千米左右,秋冬季“房顶”高度大幅降低,最严重时降至一两百米,大气环境容量缩小了,但屋里“抽烟”的人却没少。初步估计冬季采暖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30%左右。地方制定减排措施需首先保证采暖增加的排放量能够被抵消掉。

我们没有能力控制“房顶”高度,只能让“屋里抽烟”的人少抽点,让工业企业多减排。但为确保公平,就要实施分级限产、轮流限产。从2013年就开始,我们的重污染天气应对,起步确实较晚。之前限停产并未明确怎么做,连预警标准都没有统一,一直到2017年、2018年,才探索出更精细化的方式,目前同行业内工业企业排放有很大差异,更有必要分类施策。

经济观察报:限产评级清单是怎么核定的?

张昊龙:这也面临着种种考验。今年我们先试探着、摸索着做,首先把排放量较大的15个行业列出来,行业协会也在协助开展工作。

经济观察报:A级企业是怎么评定出来的?

张昊龙:企业到底能否达到A级标准,我们将不只是从末端排放浓度进行考量,还要从生产工艺、所用燃料、治理技术以及运输方式等全方位对标,整个过程是相当严格的。

当然,我们设定标准,并不是说谁都做不到,而且给大家一个目标,鼓励和倒逼大家向A级看齐,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并不是说评C级的企业就不好,只不过相当于以前限停产措施。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可再细化、更严格一些,采取相应差异化措施,但须在分级框架基础上确定。

经济观察报:地方之间的差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昊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需统筹考量的因素很多,如果只有一家钢厂,环保水平最高,地方还是会限一些的。如果一个城市有4家钢厂,有一家做的特别好,完全可以优先限另外三家。但如果钢厂特别多,比如唐山、邯郸排放量在整个区域太大。所有钢厂都要投入改造,使排放总量降下来;可能比别的城市多控,措施更严厉,这些城市压力确实很大。

我们要规范企业减排措施,主要是涉气工序,对其它环节影响不会特别大。根据《意见》要求,生态环境部将对地方分级限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重点区域每个城市都有强化监督帮扶工作组,一旦在秋冬季期间进入预警期,他们就要转为督查地方分级限产执行情况。

经济观察报:具体落实中如何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

张昊龙:目前所有出台的政策都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A、B、C绩效分级实际也是让企业对标找差距。如果能从C级提到B级,企业减排量、限停产时间都会少很多,这样企业才更多动力、花更多精力投入环境治理。

除此之外,肯定还有不符合要求、不达标甚至是违法企业,连评级资格都没有,在清单之外,预警期间就必须停产。也就是说,企业干得差的,我们关停你;干得比较好,我们鼓励你;干得最好的,我们都可以不限你。

经济观察报:如何理解清单化管理避免“一刀切”的初衷?

张昊龙:环保限产很容易被大家所误解,实际上分类分级限产政策的出台是为避免环保“一刀切”的出现。《意见》也在指导地方分类施策。最重要的是保证行业之间、行业内的公平。

以前我们在做评审时,唐山等一些城市就有清单,但清单内并不一定全限,而是轮流停产、季度性停产,并非一拉预警,所有冒烟的全要关掉。

比如,清单内企业有1000家,黄色预警期间可能停100家,橙警期间停200家,红警期间停300家,其实大部分企业不一定全部采取措施。有可能这一波重污染过程停这100家,下一波停另外100家,只要保证每次预警期间,能满足减排比例要求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给地方一个更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首先明确控15个重点行业,把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作为首选。

此前并未提过绩效分级限产政策,这是首次。但肯定不意味着限产力度的减弱。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重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临时性减排是措施全世界通用的方法。我们不断完善政策,就是要采取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公平性更强的举措,鼓励好企业良性发展。我们的要求也很明确,只是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限停产。我们预测到“房顶”降下来的时候,大家先停一停,“房顶”很高时,大家还是可以该生产的生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