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债市信用分层加剧 需要培育愿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

蔡越坤2019-08-26 18:1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2019年以来,伴随着债市信用风险的释放,债券市场信用分层的现象也在加剧。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数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违约发行人24家,涉及违约债券57期,违约规模合计约290.83亿元,均较2018年同期大幅上升,但较2018年下半年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多位券商债券销售向记者吐槽,“好的债投资者主动找上来,差的债怎么卖都很艰难。” 经济观察网记者就债市“信用分化”的相关热点问题,专访了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

经济观察网:今年的债市资金松紧度并不像2018年底货币市场“钱荒”的场景,但是不少从业者反映,在当下的市场行情中,外部评级低、短期负债压力大、现金流较为困难等相对差资质发行主体的债销售非常难。反之,AAA级别等城投债、国企债非常受市场追捧。今年6月份,不少债券交易员反映,债券交易出现“资金慌”现象。券商资管等持有低评级的债券非常难在市场上进行质押融资,银行等机构中的债券交易者对于低评级债券的信心缺乏。您觉得出现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

万华伟:上述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信用分层”加剧的问题。第一,尽管2019上半年央行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有所改善,但民企(尤其是较低等级的民企)融资环境改善并不明显。第二,受2018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发展及2019年个别城商行风险事件等影响,市场对于低级别企业、民营企业,风险规避意识高涨。我国需要培育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第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我国经济走势的偏负面预期。

经济观察网:2019年,部分民企信用风险暴露,截至7月末,违约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总体来说,违约主体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在全部违约主体中的占比高达91.41%,2019年新增的23家违约主体中22家为民企。您觉得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万华伟:2019年,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仍然频发,绝大多数新增违约主体是民营企业。民企违约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

1)宏观经济放缓加剧民营企业经营压力。201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放缓态势,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叠加2018年世界经济周期回落,外需疲软。在此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下降至4.79%,民营企业亏损数量同比增速(5.68%)显著高于国有企业(2.68%)并维持高位,体现出我国民营企业经营困境加剧。

2)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困难 第一,长期以来,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远低于国有企业。第二,在债券市场,投资人偏好于国有企业和少数民企龙头,民营企业整体的信用利差远高于国有企业。第三,金融去杠杆导致依赖表外和影子银行融资的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民营企业在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第四,尽管针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民企纾困政策,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也积极成立纾困基金。但纾困资金一般投向于经营状况较好、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的少量优质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纾困资金支持对象的范围有限,且资金到位缓慢,企业难以及时得到纾困资金。

3)部分民营企业前期粗放扩张,偿债压力较大 近几年,民营企业呈现杠杆水平持续上升的趋势。2019年6月末,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末的51.60%上升至58.3%。部分民营企业前期激进扩张,粗放发展,高度依赖债务融资,存在严重的“短债长投”现象,资金链较为脆弱。

4)部分民营企业内控问题突出 不少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上不规范,内控体系本身存在较多问题,实际控制人风险成为企业违约的导火索。

5)民企互保、联保风险较大 部分民营企业通过互保、联保的方式融资,逐步形成互保圈并层层扩大。在区域性互保圈内,各民企往往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当行业景气度下行时,互保圈内企业整体经营现状下滑,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其他企业需要承担代偿风险,严重时甚至牵连自身偿债能力。

经济观察网:7月份,随着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评级中国首单业务落地,同时也发布了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布的首份信用评级报告。您觉得随着外资评级机构入华脚步加快,并且业务逐渐开展,对于国内的评级机构有哪些机遇和挑战?联合评级在国际化的领域做了哪些战略布局?

万华伟: 在债市和评级行业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评级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资评级机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比国内外评级机构,中资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的认识更为客观,对国内市场行业及企业信用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深刻,对国内监管环境更加熟悉,历史客户积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发展历史较长,在品牌声誉、评级技术及违约率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信用评级的本质是揭示风险,未来我国评级市场竞争格局很大程度上将由发行人选择转为由投资人选择评级机构,评级机构的声誉、技术、质量等将是投资人关注的重点,可能会出现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 国际化方面,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了联合评级国际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9月13日全面投入服务。未来,公司将把握时机,继续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加快全球评级体系建设,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机构、推动与其他国家评级机构合作、对其他评级机构的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国际化布局。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