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社论 9月2日,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数学家说,数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需要大量购买设备,而是全凭头脑思考,重在学术交流,有时仅仅需要坐在一起喝喝咖啡、探讨探讨,就可能出思路。但这种情况就没法报销,算不进去“人头费”。
我们理解,这位数学家绝非为一杯咖啡能否报销较真。他是在表达一种疑问,就是对科研经费要不要管这么细,甚至具体到一杯咖啡的报销。喝咖啡是一种轻松的交流方式,这位数学家也是在说,我们应该创造自由探索的氛围和环境,鼓励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飘散着的咖啡浓香,对于奇思妙想的产生同样重要。
这是一种“咖啡自由”。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鼓励科学家们喝咖啡——费用公司报销。他说,“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围子里,守碉堡最终也是守不住的”。
他要科学家们“敢于与世界名流喝咖啡,听听人家的想法,也会给我们启发,少走弯路”。他也主张科学家们跟公司的博士、准博士,那些“未来的种子”一起喝咖啡。他期待就此形成庞大的思想群,“就像一个石头丢到水里面引起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影响世界”。
任正非思虑的是“我们会怎么失败,华为会怎么垮掉”,他选择了走向世界走向开放。任正非称之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今天,当我们为华为的研发和创新喝彩的时候,不能不想到这种“咖啡自由”;当我们为基础科研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而痛惜,决意奋起直追的时候,不能不重视这种“咖啡自由”。特别是当我们闯入科学的“无人区”,甚至科学界都会迷失——这样的情形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这时候,我们该如何理解科学家的工作,谁才是一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权威判定者?
尊重“咖啡自由”是对科学精神的洞察,也是对科学家和科学规律的尊重。我们应该补足基础科研资金投入的短板,我们更应该把主导权交还给科学家,让科学家们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研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这需要我们读懂“赛先生”——我们已经读了整整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