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长江商学院刘劲:谁将成为下一代商业领袖

陈伊凡2019-09-07 11:3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伊凡 “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靠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会越来越困难,下一波创业公司崛起,需要有一定的原创技术。”9月2日,在长江商学院举办的青投论坛上,长江商学院教授刘劲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他所参与发起的青投论坛举办了十年,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商业社会变革主题的缩影和记录。

今年青投的主题是“产业互联网”。“我们知道浪潮来了,看到水了,两三年前是光刮风,每次去海边以后感到有风吹来,但水没来,但现在我觉得马上就要来了。”刘劲说。

这一次青投论坛选择在深圳福田区,这里是通往香港的关口之一,政策、金融、全球化、制造业的图景在这里交汇。福田区40多公里开外的东莞,曾经的“世界工厂”正在逐步失去劳动力优势,而这一问题,在此时变得更加迫切,一大批传统企业在第四次技术浪潮的翻涌下被拉扯着转型。“现在不是转型能够更好,而是不转型就是死。”于光东说,于光东系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长江EMBA校友、长江商学院校友互联网学会会长。

而在一万多公里外的大洋彼岸,变化也在发生。8月19日,181家美国顶级公司CEO在华盛顿召开美国商业组织“商业圆桌会议”,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重新定义了公司运营的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如果这一声明落实,意味着从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股东利益至上的公司治理原则将被改变。

刘劲所在的长江商学院,也在尝试新的转型。刘劲同时是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的副院长,VIPKID创始人米雯娟,就曾是这一项目的学生。他所担任副院长的另一个项目创创社区,是一个长江商学院与长江校友共同发起的创业生态圈。

商业世界的变革,投射到商学院,创创社区学术主任张维宁感受颇深,“我们刚开始成立创创社区的时候是2015年,那正好是风投、双创最近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风华正茂,更多是谈如何融资、如何烧钱——如何更有效地烧钱,把产品和用户这些东西沉下心来打磨反而是少一些;在那个阶段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沉下心来,这是我们作为老师不停强调的,你不能想做一只猪,你要做一只鹰,不能因为有风才能飞,大家的需求有些时候不太一样。”“2017年、2018年之后,我们ToB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了,2018年、2019年我们招的纯科技类的公司越来越多,要去做智能硬件、机器人,这些公司越来越多了。”张维宁说。

提到下一代商业领袖时,刘劲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技术变得日益重要,除此之外,全球意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话|

经济观察报:作为商学院,你认为长江制造了企业家吗?

刘劲:实际上,像米雯娟、沈亚他们的创业实际上都是在长江。我们为此自豪,所以我们叫长江制造。但我们确实需要低调一点,因为从整个创业来讲,我觉得还是创业者本人,我们只是起辅助的作用。米雯娟创业时,我是她的导师,她的创业是在我办公室开始的。她在写论文时,我跟她聊个人发展等,当时我就鼓励她说“你要不创业,这一辈子会后悔”。

对于长江来讲,我们只是给同学提供一个思维体系。无论创业者还是企业家,他们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长江的教授们都可以提供给他们。

但谁能抓住这些能力,谁能让让能力产生价值,实际上在个人。一个班很多同学都在听课,为什么只有几个人最后能够创业成功?说到底,还是因为本人的创业精神。当他听到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时,他能够把这个东西抓住。其他人可能听过就过去了。

从长江整体的教育体系来看,创业弥补了一个空白。长江刚开始时,学员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思维体系已经形成,他们来长江是为开阔眼界,得到更系统的训练,我们更多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但创创不同,这些同学进来时,很多人以前没做过生意、没管理过公司,对他们来讲,在创创获得的是非常核心的思维体系,后者对他们发挥的作用也非常大。

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从原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到现在的技术创新变成新的增长点,商学院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刘劲:这与整个世界的技术分布有关系。以互联网为例,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手中,像芯片等咱们到现在也做不了。但很多技术上的商业应用,在中国非常有土壤。

五年前,我们做青投论坛、做创创时,当时如果有学生说他要做芯片,我会告诉他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就在于当时的土壤并不是理想状态。但像米雯娟做的实际上就是商业模式创新,利用互联网做一件传统的事情:教小孩英语。在当时的环境,这能大大减少成本,带来更优质的产品。

为什么创创现在要做人工智能,为什么创创去年创办了硅谷班要在硅谷招学生?因为他们有很多原创的技术。因为我们看到,现在完全依靠商业模式创新非常困难。在下一波创业公司崛起之际,很多需要原创技术。

美国大部分能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有一定的原创技术。比如说埃隆·马斯克的两家公司SpaceX和特斯拉,如果他没有技术,商业模式在现实中也是不成立的。

经济观察报:下一代商业领袖需要具备的特质是什么?

刘劲:以前的企业家相对比较传统,技术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再往前走,我觉得技术很重要,像人工智能,不懂的话,你的效率会比别人低很多,一些新的机会抓不住。

另外,中国企业家的全球意识还需要加强。中国企业家走出去以后,其他国家的人在想什么,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你如何跟人沟通,怎么才能让别人在喜欢你的情况下接受你的产品,而不是说把价格做得很低或者给提供贷款等。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整个国家都需要学习。中国大到一定程度时,对周围国家和全球其它地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我们是不是能够做一个领导者,这是很大的问题。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很多企业家获得了财富,但他们许多人只做一件事情:加杠杆。但高速发展过后,下一步怎么做?所以我觉得,企业家越来越需要一套成熟、合理的思维体系。他们需要懂得价值是什么,要做能够对公司长期竞争力有帮助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像这些东西,一个企业家完全在工作过程中是很难琢磨的,他们需要在学校跟学者学习。

经济观察报:学术创业的时代到来了吗?

刘劲:我觉得这个时代来了。像我们图灵计划开始招生。我前两天面试两个人,他们毕业于很好的学校,做了多年技术,他们现在创业做人工智能。如果不懂技术,这是不可能的。

包括我自己,我做创创就是希望通过这里理解技术。我的本行是研究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跟技术离得很远,所以我不停做研究,像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都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才能弄清楚。

前些年,班上有很多人说在做人工智能,我研究完以后让大家来一起分享,最后发现没有一个人真正意义上懂人工智能,很多人的理解还停留在大数据处理等层面。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来会很广泛,各个行业都会有,你必须懂这个东西,不然在整个行业一摸黑。即使自己不做,如果合作伙伴是做人工智能的,你也根本无法跟他交流。

经济观察报:这样的话,教学重点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

刘劲:没错。图灵计划就这个意思,很多技术出身的人,对商业模式实际上并没有想清楚。我曾经面试一个做金融科技的人,聊了一个半小时后,我给他的建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商业模式。他特别兴奋,我也不知道最终他能不能成功。

这表明,他做技术,但没有从商业的角度把这个事想清楚。所以这些东西需要进一步研讨,最终得用经济学、商业的逻辑看技术,然后才能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不是说有技术就行,也不是说光懂商业就行。图灵计划就是这里面的交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