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报告》发布 | 超2.5万家“瞪羚”企业在奔跑,代表中国经济新动能

程海瑞2019-09-18 10:51

经济观察网 程海瑞/文 奔跑的“瞪羚”,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9月17日,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与合合信息、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发布了 “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下称《瞪羚报告》),报告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的数据为支撑,对中国的瞪羚企业进行了描摹。

何谓瞪羚企业?瞪羚企业通常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征。随着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型升级,拥有高新技术的瞪羚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就在两个月前,中央高层表示,各地要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新领军者企业。而这样的表述,某种程度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指挥棒,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而言,引进和培育本土瞪羚企业,是更为长远的作为。

作为新经济的代表,瞪羚企业相比独角兽企业,是更为早期的企业,他们可能大多数还没有一鸣惊人,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依靠科技的力量快速奔跑,这是瞪羚企业的基本画像。

事实上,业界对瞪羚企业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但共识均为高成长性的高技术企业。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介绍说,本次《瞪羚报告》认定的瞪羚企业有四个基本的认定标准:一是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其次必须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三是排除大型央企、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资源垄断性企业;四是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或上一年度总收入不低于5000万。

依据上述认定标准,依托启信宝的企业数据,共有25057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

奔跑的“瞪羚”

对于瞪羚企业所覆盖的行业,《瞪羚报告》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划分,其中剔除了房地产业、国际组织等,分布在15的大的行业,73个细分行业。数据显示,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高达9577家,占比38.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70家,占比32.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96家,占比11.96%。

《瞪羚报告》数据显示,这25057家瞪羚企业分布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区),其中广东省以4423家瞪羚企业高居全国首位,北京和江苏分别以3190家、3180家紧随其后。数量过千家的省(市区)还包括浙江、上海和山东。

如果以城市分布来看,这25057家瞪羚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区域的城市。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苏州5个城市的数量过千家。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成都也挤入前十名,武汉、重庆、长沙、西安、无锡等新一线城市也位居前列。

从城市群层面来观察的这些瞪羚企业的分布情况: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共4423家,占比17.65%;长三角城市群共7010家,占比27.98%。从这个数据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9个城市瞪羚企业总数不及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

瞪羚企业对于所在城市而言,因其高成长性的特征,也常常被称为“隐形冠军”。此次《瞪羚报告》的分布,也试图为瞪羚企业画像,同时也可获知,高成长性企业的真实选择是在哪里。目前来看,瞪羚企业的分布与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基本一致,却又不尽相同,这一客观事实,可能给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带来新的启示:应该作何引进和培育这些瞪羚企业?

从瞪羚企业分布来看,东北经济的颓势依然凸显。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仅有辽宁的瞪羚企业数量超过512家,位居全国中位;吉林118家,位居中后段;黑龙江为65家,仅高于西部的青海、宁夏和西藏。东北三省的总和没能超过700家,不及杭州一个城市的数量。

不过,沈阳的表现一枝独秀,瞪羚企业数量达到157家,位居全国第30名,仅次于厦门。沈阳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在智能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业领域培育了一批成长性极好的瞪羚企业。

关于企业员工规模,此次发布的榜单以社保人数为依据。数据显示,入选的25057家瞪羚企业中有23131个企业有社保人数数据,其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有390家;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中型企业有1476家;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小型企业有16121家;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为5144家。由此可见,符合瞪羚企业标准的大多为中小企业,正式这些小而强的企业,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内生动力。

瞪羚企业均是创立不足10年的新企业,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迈过三、四年这个大坎,基本上就算比较安全了。而瞪羚企业通常就是在迈过这道坎之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数据显示,刚刚迈过这道坎就入选瞪羚企业的数量不多,2017年成立的企业中只有285家入选,占所有瞪羚企业的1%。2011年成立的企业最多,有3619家,其次是2010年、2014年、2013年,意味着成立五至八年的企业,容易迈入高速增长的时期。

瞪羚企业大部分成长在新经济时代,也通常会成为原创新兴产业的引领者以及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因此,《瞪羚报告》发布机构也将新经济领域的100家典型瞪羚企业进行了罗列。

这份名单中,既有蚂蚁金服、小米手机、优客工场、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已经成长为行业独角兽的瞪羚企业,也有水滴互助、爱泊车、keep、北汽新能源、涂鸦智能等正在引领各个领域的瞪羚企业,它们都将是这个新经济时代的领跑者。

城市新名片

因瞪羚企业具有新的技术,代表新的趋势,近些年各地都把引入瞪羚企业作为培育新经济的抓手,这也代表了招商引资重点的嬗变。

“事实上,我们的指挥棒不得不变化,”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院长宋馥李表示,大约在十年前,“大招商,招大商”是当时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主旋律,如今世易时移,改变招商重点是顺势而为,也是迫不得已。

以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引进一些大型国企央企往往能吸引该产业链的上下游的其他企业,进而促使地方财税与就业的迅猛增长。但这样的“招数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大多数地方政府已无地可批,对企业的财税优惠也没什么优势。

“你能想到的政策,其他城市也能想到,种种优惠政策对企业来说已经失去吸引力。”宋馥李表示,总的来说十年前和十年后中国市场环境变了。

目前,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制造业为主的瞪羚企业已经成为各地关注的新经济增长领域。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除数量较少的上市公司之外,高成长的瞪羚企业才是地方纳税的主要群体。如果一个企业应收在5000万元以上,意味着平均纳税在300万元以上。从这个层面上看,地方拥有的瞪羚企业的数量,也同时意味着拥有相当的财政实力。

当然,除了税收之外,瞪羚企业的高速增长不仅带来追加投资、新建厂房和产业链扩张,还可以进而带动一个行业业态、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力。瞪羚企业的多寡,更反映出一个城市在新经济领域的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由于顶层设计的重视,瞪羚企业数量已然成为很多地方政绩考核指标,中国社科院雄安发展研究智库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张五明表示,地方政府对招商瞪羚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一些省市对区县县委书记的考核中,培育和引进多少瞪羚企业,已经是写在文件上的要求。

扶?不扶?

“对于瞪羚企业这些隐形冠军来说,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是不干涉、不折腾。”张五明认为,这些高成长性企业是城市名片,政府应该少给些负担,多嫁接资源。

谢良兵认为,瞪羚企业本身并不需要扶持,政策扶持对于瞪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往往并不会有太大的推动,还会造成新的歧视。对瞪羚企业来说,它们所处的行业,本身已经是高成长的企业,只要地方政府给予更公平的待遇,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更简便的审批手续,其市场的力量足够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为而治”,相反,政府要注重发挥其资源整合和连缀的作用。张五明表示,瞪羚企业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成熟的应用技术对于这类高新技术企业至关重要,而政府恰好可以搭建平台,把掌握前沿技术的科研院所与这些高成长的小微企业联结起来,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作用。

如果说独角兽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那么,瞪羚企业则是新经济涌动的澎湃潜能和不竭动力,他们的数量和质量,直观反映了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

瞪羚之所以跳得高,跑得快,就是以高科技为支撑,准确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的新脉搏、大众消费的新趋势,他们以极大的可能性,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资本的加持,并进而实现上市,而这样的企业,也正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 研究员,关注区域经济,重点关注时政动态、高端智库、新经济等领域。 联系邮箱:chenghai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