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阿尔茨海默病药将出? 医药人士:难度较大

田进2019-10-23 18:38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10月23日,美国渤健(Biogen)公司和日本卫材(Eisai)公司联合宣布,在与FDA(美国食药品监局)和外部专家讨论之后,将计划于2020年初在美国、欧洲、日本递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在研新药aducanumab的生物制剂上市申请,并计划两年内量产。目前药物已经通过临床测验,正待FDA批准。

渤健同时宣布,此药物可以改变干扰脑细胞功能的有毒蛋白——β淀粉样前体蛋白,能有效延缓早期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病时间,让他们尽量保有记忆和生活能力。

如果获得FDA批准,Aducanumab将成为首个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的药物,同时也将证明减少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将有利于老年痴呆症状的改善。

只是,多名不愿具名的中国医药公司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临床测验有效是一回事,能否通过FDA批准又是另一回事。目前来看,FDA通过的难度较大,只能静待FDA的意见,FDA需要评估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aducanumab的临床测验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此前,华海药业医学市场部总监王磊向经济观察网介绍,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能确定,只有2-3种主流假说,根据各类假说去寻找治疗方案成为药企最常用的方法。

第一类是抗有毒蛋白类的抗体,此前已做了多款创新药,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第二类是阻断细胞外的拓展,也未有很好的效果;第三类,寻找Aβ斑体的低聚物或者斑块一类的抑制剂,目前没有此类的药品;第四类是基因治疗,这是一个十分有希望的方向,但还无法实现。

该药物(aducanumab)即属于第一种类型。美国渤健宣布此消息后,公司股票激增30%多,公司市值也因此增加一千多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1日,美国渤健与日本卫材曾共同宣布终止了aducanumab两项代号分别为ENGAGE和EMERGE的全球III期研究。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在对这两项研究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aducanumab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没有改善作用,很可能难以到达主要疗效终点 。两家公司做此决定主要是出于疗效不足的考虑,而非安全性原因。当日,渤健股票即下跌近30%,市值缩水一千多亿元。

这一次,临床测验宣布有效是因为在宣布终止临床试验后,渤健对包含更多患者的数据集进行了分析,发现在EMERGE的临床试验中,剂量为10 mg/kg的aducanumab(实验时有三种剂量,分别为3 mg/kg, 6 mg/kg, 10 mg/kg)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在ENGAGE的临床试验中,持续接受剂量为10 mg/kg的aducanumab的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渤健和卫材重新启动对aducanumab的申请程序。

此后,渤健公布的试验数据显示,在代号为EMERGE的临床试验中,接受高剂量aducanumab(10 mg/kg)治疗的AD患者的认知能力显著改善。但在代号为ENGAGE的临床试验中,高剂量或低剂量的aducanumab都没有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一名医药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两个基本相同的实验(EMERGE与ENGAGE),实验结论却相反,因此后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验去证实药物的有效性。

王磊也曾向经济观察网介绍,最近十几年来,各大药企投入了数十亿美金,颗粒无收。现在所有能够看到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治疗方案,没有任何一个获批的,从2003年美金刚(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上市到现在16年的时间,创新药研发失败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数据显示,自上世纪以来,截至目前,全球在研AD药物共计1268个,其中已上市药物27个,注册前药物1个,III期临床26个,II期临床60个,I期临床59个,另外还有超过80%的药物都处于无进展或终止状态。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