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药注射剂市场迎来大变,有人“积极拥抱”,有人“彻夜难眠”

刘可2019-11-02 12:4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可 距离化学药品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意见反馈公开征求意见结束还有15天。

10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与《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时隔两年,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再次启动。

与2017年12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相同,那么这两年来产业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讨论与博弈?如今颁布在即的一致性评价要求又将带来什么样的行业洗牌?

绕不开的“带量采购”

“降价”已成为医药行业的主旋律,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官网消息,第二轮带量采购共有77家企业参与,产生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整体中标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与“4+7”首轮带量采购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高达59%;与“4+7”试点的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在第一轮带量采购中,国家保障中标“带量采购”的药企可获得11个城市60%至70%的市场份额。第二轮带量采购更是“试点扩围”,即将试点范围从最初的11个城市扩增至全国25个省份。算上此前试点的4个直辖市及主动跟进的福建、河北两省,带量采购试点将覆盖内地全部省份,此外,除了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军队及社会办医疗机构也被纳入。“以价换量”成了众多药企唯一的选择。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化药注射剂在国内市场的用药规模已达6264.04亿元。也有医药行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医院使用的注射剂类产品能占到所使用的药品总量的70%以上,所以说注射剂一直是个重头戏。但在第二批带量采购名单25个中选品种中,只有三个品种是化药注射剂,分别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而这正是受制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一直迟迟未正式启动。

国家“4+7”试点办负责人表示,试点扩围坚持将“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参加集中带量采购的入围标准,允许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公平竞争,并对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致性评价”就是要求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过去,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一直以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争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显示,按剂型统计,2018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67%,口服制剂占30%,其他制剂占3%,生物制品中注射剂占96.5%,口服制剂占0.5%,其他制剂占3%。

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才能获得参与招标采购资格的硬标准,有许多药企选择“弯道超车”。

一上市药企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海外制剂出口产品转报国内上市往往可获“视同通过”批件,现如今,“视同通过”已成为国内药企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一大方式。四川汇宇制药作为两轮带量采购中选品种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生产厂商,就是因该注射剂属于“海内外共线且在欧盟上市”所以取得“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资格,而得以参选带量采购,江苏豪森药业虽然占据该品种国内最高的市场份额,却因未获一致性评价无法参与竞标。

药企“忧比喜多”

一个品种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费用其实不同的品种相差是很远的,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普通品种由于原料药,批量大小、杂质不同至少在500万~3000万左右不等。但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史立臣则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实际费用应该只有几十万。

“一致性评价也就是做验证性临床,生物等效性实验是否要做还是要看品种,这跟做新药的临床审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史立臣表示,很多药企也并不了解相关讯息,所以通常会委托给负责临床试验的CRO公司来处理。但另一方面,国内可以做一致性评价检验的有资质的科室太少,科室虽然明码标价,但众多注射液一致性品种集中申报,申报药企若想能排在前头,势必要多花些钱。“很多钱都是花在CRO公司上面了。”史立臣说道。

动辄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一致性评价前期支出,却并不能保证获批药企能够在取得一致性评价后获得对应收益。带量采购是“以价换量”,如果药品价格降不下去也无法成为中选企业,于是是否掌握原料药源头,就成了药企另一大考量之处。

这次征求意见稿与2017年底初稿基本相同,但在细节上进行了调整,特别对原料药质量和供应量要求提高,“未来化药,不管是口服制剂还是注射剂,最终拼的还是成本和价格。”一个医药行业人士指出,从技术性层面,各药企都取得了对同一品种的一致性评价,人工、财税成本各个企业都差不太多,最重要的还是原料药成本价格。

是否掌握了原料药源头,也是各大药企对于注射液一致性评价态度不一的原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10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的一致性评价受理号已达1536个,共计425个品种,涉及443家药企;其中,注射剂受理号462个,共计127个品种,涉及104家药企。

目前进入一致性评价品种进入受理的443家企业中,有198家均只有一个受理号。受理号最多的是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达到54个受理号;其次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受理号达到35个。原料制剂一体化生产商们,正在积极参与一致性评价,还有更多的注射剂生产厂商老板们彻夜难眠。

“有企业老板半夜12点给我打电话,说是实在睡不着觉。他那个产品现在一年销售两三个亿了,但是没有掌握原料药,后期如果他花一千万做一致性评价的话,他也担心在带量采购招标环节拼不过掌握原料药的厂商。”史立臣说。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为今之计只有“挺着”。“挺不过了再转型吧,要不还能怎么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生物医药与冶金矿业行业,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liuke@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