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金融峰会特稿之八】科技加速渗透 催生金融领域“化学反应”

陈姗2019-11-29 12:1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叶心冉 11月28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上海信托战略合作的2019年度观察家金融峰会在上海召开。在下午的圆桌论坛环节中,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行业人士以《“普惠民生、开放共赢”——金融服务业新未来》为主题展开激烈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宾纷纷表示,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碰撞中,金融行业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科技渗透也催生了金融领域各有不同的“化学反应”。

上海信托副总经理叶力俭表示,金融科技首先带来传统数据统计方法的改变,包括股市到债券分析方法的价值理论颠覆;其次,金融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他指出,金融科技企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未来或能产生本领域的独角兽。因此,在金融科技企业本身做些基金化投资或股权类投资会是比较好的方案。

中国太保集团创新孵化中心总经理林砺表示,金融科技如何与保险场景结合,真正转化为保险主业所用,为主业赋能,是保险公司比较关注的一点。第一个维度是从产业整体生态链合作这样的维度出发。第二个维度是从客户关键旅程出发,包括C端个人客户和B端企业客户。此外,E端员工端除了风控之外,财务清算、资产管理,都需要科技赋能。她进一步指出,金融科技在个人客户购买保险方面,能够最方便、最智能、最快捷又最客观的获取到保险产品的信息。投保端,应用科技手段完成投保和自动核保,以及对保单服务上的快速理赔、智能定损等,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的场景。

华安基金电子商务部总监谢伯恩就科技在基金领域的应用展开分享。他指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是在投资和风控里,另外一方面是在销售和服务端。近几年,公墓行业与外部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做新的探索和尝试比较多,比如在寻找目标客户方面。首先在小数据上把客户大致的轮廓勾勒出来,通过大数据把客户画像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再通过合作平台以及投放渠道精准定位客户。最后将投放效果,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优化投放策略和形式,以此控制投放成本。在服务方面,现在很多企业都应用了人工智能客服取代传统人客服。此外通过对客户整个生命周期陪伴式的服务,通过构建模型去对客户关键时点的交易行为和心态进行分析,以便做适当的干预和安抚。谢伯恩最后谈到,对客户前端所有的接触、销售、服务,对后端的投资也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性,比如可以通过预判客户情况,提高投资效率。

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余锋以三个关键词介绍了网商银行作为互联网银行,其不同于传统银行的思路:一是专注,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二是场景化。他指出,互联网的一个好处是无所不在,客户的需求在哪,服务就会到哪;三是金融科技,这与网商银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去发展的定位非常契合。

科技渗透进各个不同领域,发生的化学反应各有不同。

在叶力俭看来,金融科技对信托领域的赋能具体落地在两个方面,其一,因为信托是资金和资产的对接,在资产端,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小微持续代换的问题,以及融资租赁业务对实业的支持;其二,在目标客户群的提升和客户群的维护方面,金融科技会带来非常大的提升。

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渗透,中国太保集团创新孵化中心总经理林砺通过介绍中国太保在创新顶层设计方面的构建,分享了相应的观点。林砺表示,中国太保的创新孵化项目,概括起来是“三种模式、一个圈”。“三种模式”分别是创意孵化、联合孵化、创业孵化。创意孵化主要是来自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一线的好想法、好创意,实施的路径以自主研发为主;第二种模式联合孵化,则是联合外部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摸索,有一定的探索的外部金融科技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也会希望借助于太保大的体量、好的业务场景以及丰富的业务数据;第三种模式是创业孵化,创业孵化更多的是可持续,未来残险、寿险等的升级换代,将是更加颠覆性或者更加深度的创新,这里要运用一些资本的力量。“一个圈”就是创新孵化合作生态圈,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从政府到联盟、协会、媒体、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甚至是跨界合作。

科技在公募行业亦有火花擦出。谢伯恩表示,过去为客户提供投资方案考虑两点,一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是多少,二是投资方案风险等级是什么,但这种传统的、割裂时间维度的匹配方式,是片面的,同时脱离客户具体的投资情景去谈他的风险能力,也是很片面的。但是,目前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数量化的模型给出最终数量化的答案,做到高效、海量的客户需求与方案之间的匹配。

余锋则分享了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对于网商银行的赋能。余锋提到,开放银行概念流行的当下,场景智能科技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移动端的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整个银行业的IT基础设施发展得不错,业务便容易扩展。 通过自主研发,不仅技术把握更加到位,成本也更加可控。第三,区块链能够解决可信的问题,上链之后,整个效率提升了很多。第四是智能,IT的基础设施会在具体的场景中得到应用,比如供应链金融,过去没有应收债权的流转,但现在,在这上面会有一篮子的解决方案,客户就觉得很方便,这是产品化的思路。再有,目前能够通过区块链把资产的变动、资产池的情况,实时给到管理人员,非常透明。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