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北京媒体首秀:金融稳定与未来机遇

胡艳明2019-12-07 10:47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欧阳晓红

或许因为香港金管局93年成立之际,余伟文就已入职,或许因为环境复杂多变,出任金管局总裁两个月的他,竟恍如两年。

“10月1日上任做总裁,93年金管局刚开始我就在,已经26年。10月1号到现在两个月,感觉时间很长了,就像两年一样。”12月4日,第一次以金管局总裁身份与北京媒体见面的余伟文说。

“香港的金融情况及未来两三年发展机遇或发展重点”是余伟文此次宣讲沟通的重点。

余伟文坦言,香港现在面对的环境复杂且多变。

诸如,对外而言,中美关系还在变化,全球经济增速也在减慢,不同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以猜测。比如美联储,去年还是在加息,现在已经降息。以及超低利率的货币环境里,全球资产是否因此而失去平衡,这需要观察。包括一些地缘政治因素,如英国脱欧是否顺利要得看选举等。

从内部来看,香港近期有一些社会事件,对经济有打击。“面对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我们来说,维持金融系统、保持稳健,金融稳定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余伟文说。

那么,金融维稳的成效如何?余伟文从“汇率、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不良资产、资金流动”等方面佐证——过去几个月保持了金融稳定。

余伟文举例说,港元兑美元过去几个月比较稳定,保持在7.84; 过去1个月由于IPO较多,高一些达7.83左右,但还是非常稳定;联系汇率制度运作也比较正常有序,没有看到市场上有何异常的投机或者冲击活动。

同时,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比较充足,从资本充足率来看,香港银行现在是20.6%,高出国际8%的要求;流动性也非常强,现在香港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是150%,也远远高出国际要求的100%。所以,在资本和流动性方面,香港的银行体系可以有非常大的缓冲。

再看不良资产,香港银行体系只有0.56%,不单相比于国际水平非常低,相比香港自己的水平,都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所以,我们的银行体系非常稳健且有缓冲。存款方面,市场疑问最近几个月资金是否离开香港,但过去几个月,我们的存款非常稳定,没有看见资金明显流出香港的银行体系。今年年初,香港总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4%。

余伟文强调,如果说有资金流出,其实可以观察两件事:一是汇率。因为如果资金流出,肯定对汇率有压力。但最新汇率不但没有走弱,反而强起来;二是存款。如果有资金外流,存款肯定要下来,可我们的存款比较稳定。从年初到现在有所增加。

过去几个月,香港金管局在稳定市场信心方面释放了三个信号:

余伟文说,其一,联系汇率是香港已经用了30几年的一个机制制度,香港无意也没有需要去去改变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二,香港的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几乎无资本管制——这在基本法第112条做了保证;所以有人在传香港是否会有资本管制。我们非常清晰地说不可能,不会有资本管制;其三,银行体系非常稳健,且有大的缓冲。因此,“在金融稳定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工作,希望继续保持金融稳定。”

金融维稳之外,还有“机遇”。

余伟文解释,未来两到三年的发展方向或机遇主要有三个:

首先,与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关。余伟文将内地的机遇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希望继续加强香港作为引进国际基金资金进入内地的一个平台或是一条桥梁;同样也希望香港成为内地企业或是资本想要走出去的平台。

怎么去做呢?例如在资金走进去方面,过去几年的股票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的机制非常有效地帮助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国际资金经过债券通的交投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7倍,每天月97亿人民币;而且现在已经有1400个国际投资人通过债券通进入内地债券市场。

所以,余伟文认为,股票通、债券通这一系列互联互通的机制推出及后续优化,会更加便利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香港金管局也会在这些方面继续推进工作。

与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相关的第二方面,是关于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角色。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运作有序,且在香港人民币结算系统每天平均的交易量达1.1万亿元人民币,余伟文认为,这说明在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可以支持大量的金融交易活动。

援引国际结算银行(BIS)关于外汇的调查中,关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交易量数据,余伟文介绍,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结果显示,单看人民币、外汇、衍生工具的交易量,香港的离岸市场排名第一。

“我们每天的平均交易量有1076亿美元,比我们三年前增长了40%。”谈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之快,余伟文强调,香港市场排名第一,伦敦市场第二,但是香港市场比伦敦的人民币外汇交易量高出90%。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角色将继续。

除此之外,余伟文表示,关于内地市场发展机遇的第三方面要继续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在大湾区政策出来后,香港金管局与国内的部委在朝着一个方向推进,他透露,未来主要的互动将集中在人流、物流、资金流。金管局方面金主要关注资金流。

在与内地有关部门交流的时候,金管局注重在居民的便利以及财富管理等方向。其一是居民的便利,即香港人在湾区内生活或工作,解决生活的便利。余伟文举例称,之前香港的电子钱包不能在内地使用,经过金管局与人民银行讨论,目前香港的电子钱包可以在大湾区内使用,且能用的网点越来越多,对香港人的旅游、生活,都有很大的便利。

另外,此前香港人民在湾区内生活不能异地见证开户,比如无法坐滴滴,或者申请一个内地的电子钱包。今年3月,人民银行同意以一家银行做试点的方式,允许香港居民进行跨境异地开户,开一个内地户口。“在居民便利已经做了几样,其他也再探讨。”

最后则是关于财富管理方面。“如果我是生活在大湾区的香港居民,或是湾区生活的居民,不同的储蓄想分散投资,做财富管理,怎么办?”11月,大湾区领导小组宣布推进理财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代客(理财)举措。

此谓“双向的理财通”,大湾区内居民可以有渠道,去买香港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债券、大额存款等等;香港居民也可以买湾区内的理财产品。余伟文认为,尤其是大湾区内高净值客户聚集,让他们有机会去购买香港的理财产品,对其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目前,金管局已经与人民银行当局在探讨理财通落地的细节,如何在一个风险可控、保障投资者权益这两个原则上,把理财通尽快推出市场,让内地居民、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也让香港金融界有更多的机会。

第二个机遇是绿色金融。目前,香港市场绿色金融市场已经是全世界较大的市场,虽说,内地市场更大。目前,很多市场上绿色金融方兴未艾,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在2018年达到110亿美元,相比2017年多了3倍。

今年5月份,香港金管局也为香港政府发了第一批政府发的绿色债券,在市场很受欢迎。

此外,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也开始动作,余伟文表示,希望能确定一个绿色银行框架,与银行界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活力的绿色生态圈。“绿色银行方面,内地已经开始发展了,在世界上依然是一个挺新的东西,英国也在探讨。所以怎么去构建我们还在探讨,跟银行界探讨沟通,这个框架应该有什么,然后第二步再去讲在这个框架下的green baseline怎么定,每家银行都有一个不同的计算,因为有的比较先进,有的比较本土,baseline会有所不同,第三个阶段就是怎么去学习。”

余伟文着重谈到了第三个机遇——金融科技。他称,过去三年香港发展很快,3年前香港就推出了智慧银行(Smart banking),有七项措施,其中,比较被外界熟知的是,2018年11月推出的FPS(快速支付系统)。

推出近一年,到现在已经有350万个登记(账户),香港只有700万人左右,余伟文认为,这个比例相较在香港之前推出FPS的外国一些大城市,发展速度已经算很快。

与此同时,在虚拟银行上,香港金管局发了8张虚拟银行牌照以及开放银行(Open API)。七项措施还在继续推进,比如Open API还有更多发展空间,虚拟银行今年年底第一家试营业。

谈到金融科技方面的机遇时,余伟文着重讲述了香港金管局将来几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重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监管科技、区块链(贸易融资和跨境支付方面),这是未来两三年香港金管局在金融科技上要着重耕耘的领域。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方面,余伟文预计,由于越来越多的银行更多地使用金融科技的技术,银行在服务方面可能会更加分化。

近期,香港金管局做了一个民意调查,90%的相关银行都表示已经或者将在未来两三年决定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加入到银行的营运中。

“这些东西未来肯定会更多,我们非常鼓励。银行更多地使用金融科技到进行服务时,我们的监管也要到位。”余伟文认为,监管要及时跟进银行使用金融科技的脚步,监管应该和跟银行应该一起去探讨,一起进步。

两周前,香港金管局发布了两个指引,其一,关于银行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时,所涉及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其二是关于客户保障方面,比如数据隐私,用更多数据怎么去确保隐私保护。

金融科技的第二个重点是合规科技(Reg Tech)与监管科技(SupTech)方面。他举例称,目前,许多科技已经帮助银行的工作,比如在反洗钱工作中,科技在其中助益良多。希望银行能够在将来几年更多地用科技去满足监管要求,反过来监管时也要用更多的科技,因为银行进步了,监管跟不上也会存在问题。

近期香港金管局组织了一个关于合规科技的研讨会,把所有与合规科技有关的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科技公司、监管机构等都组织在一起,余伟文认为,更多的人加入研讨会后,香港合规科技的生态系统就能慢慢形成。

在监管科技(Sup Tech)方面,以反洗钱为例,银行有自己的反洗钱网络,香港金管局通过银行体系来看是否有洗钱的行为或者网络。若利用科技,在反洗钱方面可以进行监管科技的应用,情况将大为不同:以前,银行是将定期将报表报送给监管机构,而目前金管局与几家银行进行试验,不再是定期提供报表,而是在特定范围的情况下,通过监管科技去直接看银行的数据。

“好处在于将来银行的报表压力比较少,也不用报送,我们拿到数据后分析;比如按揭,我想看30-40岁按揭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或者是将来他们会不会比别人更容易违约,所以觉得Sup Tech不仅可以减低银行报表的压力,也对监管效率、分析有很大的帮助。”余伟文表示。

同时,他表示金融科技方面,跨境的应用将越来越多。比如现在大家经常提到区块链,希望通过区块链解决银行里的“老大难”问题:第一个是贸易融资,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交易,牵涉到很多文件,且要知道这个文件的真实性有难度;第二个是跨境支付。

区块链对于验证多方面交易的真实性非常有效率,如果能将区块链应用到贸易融资方面,则利于通过贸易融资的中小企业。

余伟文解释称,因为现在部分银行对于中小企业通过贸易融资比较犹豫,因为无法判断文件的真实性。如果引入相应的平台,这些文件将会比较容易去验证,因此有利于增加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融资。他透露,2017年香港金管局已经用区块链去做贸易融资平台,叫贸易联动。平台联合12家香港银行,在2018年9月已经做完,下一步就要想怎么把它推荐或引领到新的平台。

贸易联动平台一定是多边的,而不是香港单边的。“我们做完这个联动,要与其他平台一起,跨境的贸易平台是否可以联系起来,那贸易就可以应用到这个电子平台。”在这方面,香港金管局和欧洲由十几家欧洲银行联合建立的贸易融资平台,进行了类似的试验,证明贸易融资可以通过这个联系能做到。

除此之外,香港金管局也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合作。11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新闻公报称,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进行概念验证试验,旨在把建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贸易联动”与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平台对接。概念验证预计于2020年第一季度展开。完成对接后,将会为两地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也可加快本港银行拓展融资业务。

“希望香港跟或大湾区的贸易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升效率。”余伟文在采访中说。

银行第二个难解决的问题是跨境支付。余伟文设想,如果把区块链,尤其是其衍生出来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通过两个央行连接起来,使得跨境支付更容易交易。

对此香港金管局也有行动,目前在与泰国央行做一个实验,用央行数字货币做两地的跨境支付。今年年底差不多做完,明年年初出报告。

如果成功,还可以往两个方向继续:第一,目前跟泰国央行和几家银行实验,成功后看能否开放给更多的银行和客户,能否用这个方式做跨境支付; 第二,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开放的技术,若实验成功,其他的银行也可以加入进来,形成一个多方的跨境支付系统。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