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品牌的“向上马拉松”

高飞昌2019-12-09 21:3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飞昌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康、阳光生活方式的热爱,马拉松在全国各个城市迅速流行起来。这项公众参与度很高的运动,也成了不少商业品牌做品牌营销的好机会。单在汽车行业,就有很多品牌每年都举行不同规模的马拉松赛事。吉利汽车也是其中一员。但吉利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比较特别,其不是在地面上跑步的马拉松,而是通过爬楼、爬山等方式,达成“向上马拉松”。

近日,“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2019中国公开赛”来到了广州,在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上进行了一次马拉松赛事。当天有包括一众体育和娱乐界明星组成的战队和一些社会公众战队在内共计约800人参加了比赛。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广州站是吉利汽车今年“向上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站。在过去一个月的赛程内,该赛事覆盖了全国超过100个区域城市,共计约5000人入围赛事,累计垂直攀登高度超过2433.8米,活动总曝光量超过5亿次。另外,从2017年开始吉利就在举办向上马拉松,今年已经是第三届。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赛事,除了借助赛事本身的影响力,其向上攀登的过程还寓意“品牌向上发展”。

自主汽车品牌追求向上突破是行业内的一个老话题,多年来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品牌一直在探寻品牌向上之路。目前,吉利、长城和奇瑞分别通过领克、WEY和星途这些独立的中高端品牌实现品牌突破,且取得年均销售10万辆的成绩。此外,各自的母品牌也在不断向上发展。例如,吉利汽车通过B级车博瑞对标合资品牌,取得了不错的行业影响力。而长城通过哈弗F系列,长安通过CS家族的PLUS车型、奇瑞通过全新瑞虎8等产品,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品牌向上的努力。

不过,与大多数自主品牌较为依赖SUV产品不同,吉利汽车的产品结构较为均衡。在2016年之前,吉利汽车甚至还没有SUV,而是主要靠轿车发展。其中,帝豪车型是吉利的重点车型,每年为吉利带去约30%的销量。随着吉利在轿车和SUV双线发展,帝豪车型也扩展为“帝豪家族”,有了帝豪、帝豪GS、帝豪GL、帝豪GSe等多个产品。帝豪车型常年稳居国内轿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并且是唯一进入这一榜单的自主轿车。截至目前,帝豪家族累计销量已超过270万辆。

实际上,吉利汽车的马拉松赛事全称是“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以帝豪车型冠名,揭示出该车在吉利产品线中的重要地位。而帝豪作为轿车之所以表现强劲,与吉利汽车多年来坚持深耕轿车领域,以及近年来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双重发力有关。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车此前制定了“蓝色吉利行动”战略,目标是至2020年实现90%的新能源车占比。而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吉利发布了GUKI系统和爬行者智能系统。在造车平台方面,吉利通过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和创新的BMA架构来制造新产品,吉利星越是CMA架构的第一款车,吉利缤越是BMA架构的首款车,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吉利又公布了一款基于BMA架构的新车吉利icon。

除了在技术方面不断投入,吉利汽车还在营销方面集中火力,以提升品牌形象。吉利汽车主打体育赛事营销,其此前与中国国家游泳队达成战略合作,而帝豪向上马拉松则是创新一个赛事项目。此外,今年吉利还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体育营销进一步升级。

自2014年推出B级车博瑞车型以来,吉利开始不断与合资品牌展开正面较量,且取得不俗的成绩。吉利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吉利产品的平均售价由8万以内上升至目前的10~15万为主,8万元及以上售价产品销量占比超71.3%。这意味着吉利正在逐步实现产品结构高端化,终端零售价不断提升。今年前11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123.15万辆,位居中国品牌销量第一、行业第四。

从2017年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后,吉利一直保持着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但是今年汽车市场的不景气也带给吉利不少压力。今年上半年,吉利总体销量为65.17万辆(含领克品牌),同比下跌15%,这导致吉利汽车在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出现多年来罕见的双重下滑。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475.59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9亿元,同比下滑40%。为此,吉利已在上半年将今年的年销量目标从140万辆缩减10%至136万辆。

不过从长远看,此前吉利汽车制定的远景目标没有改变,即“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对此吉利汽车表示,将继续坚持“产品为王”的策略,以技术和品牌作为吉利“一路向上”的两大方向,最终实现在“世界跑道”中领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走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察、自动驾驶前瞻研究、汽车后市场产业洞察。尤其对于相关汽车企业战略变化和发布的汽车新品有独特见解。擅长做调查、挖内幕,呈现专业精准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