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连片重度污染持续!超40城启动应急响应,专家:10日下午将逐步好转

董瑞强2019-12-09 22:1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京津冀重点区域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

12月9日下午,经济观察网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预计10日京津冀重点区域整体不利气象条件还将维持,受西风和高湿共同影响,河北省沿山地区可能出现“5级重度污染”。此次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此次连片重污染天气,并非今年入冬后首次,主要是受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从12月10日下午开始,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污染自北向南将逐步缓解和改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说,“预计10日中午前后,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地面转为冷高压控制,偏北风,扩散条件有所改善,污染自北向南逐步缓解。预计11日区域污染过程结束。北京市自10日上午扩散条件开始改善,预计中午前后空气质量逐步好转。”

这次重污染过程波及范围比较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河南大部分地区、辽宁和湖北部分地区出现连片污染过程。截至12月8日,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6省市中,已有超40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或黄色预警,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针对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根据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以及辽宁、湖北省部分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个别城市达到严重污染水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仍处于大范围低压系统控制,弱南风、高湿度、强逆温,扩散条件明显不利,预计区域重污染状况将持续至12月10日。

其中,北京市自12月7日起空气质量逐步恶化,8日凌晨,受区域传输和本地积累影响,污染物浓度快速攀升,9时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并持续维持;截至19时,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左右。

王自发解释称,“大范围静稳叠加大雾天气,导致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而大雾带来的高湿条件促成气态污染物向PM2.5快速转化,快速形成的PM2.5在长时间静稳条件下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天气。”

他说,此次污染过程与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污染过程类似,均是在强逆温、高湿度、长时间静稳情况下,形成的一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当时43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达到376微克/立方米。此次污染过程,55个城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或黄色预警,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强度,当前尚未出现日均值严重污染城市。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告诉记者,大气环境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可稀释和清除大气污染物。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受温度层结、风向、风速、湿度、地表性质等影响。当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垂直交换受阻,污染物只能在逆温层以下大气环境中稀释混合,逆温层越低污染物稀释混合空间越小,空气污染越严重。风速变小,污染物水平输送变慢,加上不利地形山前阻挡等因素,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愈发严重。

与此同时,当不利气象条件发生时,如果人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一如既往地排放污染物到大气环境中,污染便会持续累积加重并蔓延,污染连绵成片,污染气团随风流动,形成大范围的区域性空气重污染。

根据近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开展的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会商结论,由于12月中下旬冷空气活动较弱、影响范围偏北,对京津冀中南部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过程的清除作用可能有限,预计发生3天及以上持续性污染天气的可能性大。

此外,预计2020年1月-2月,中国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2℃,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汾渭平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较差。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