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用户使用率近八成 驾培类APP玩法不止理论教育这么简单

叶心冉2019-12-11 18:5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随着驾培行业互联网化向纵深性探索,传统驾考模式逐渐发生变革。驾培教育类APP正在冲破工具学习的单一模式,向车生活服务平台转型,从驾培阶段抓住用户开始,通过学车、购车、养车等全流程服务链接用户。

日前,艾瑞咨询联合一站式车生活服务平台“车轮”发布的《2019中国驾培市场大数据报告》(下简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使用驾培相关APP学习理论知识的学员占比79.3%,接近90%学员认可APP对他们学车和通过考试带来的帮助。

这背后其实是学员在驾考过程中所面临的相关难点。报告显示,1/4的学员认为科目一和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是他们在学车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在这其中又有高达43%的学员强调自己理论考试题目出错的原因不明且无人讲解是造成他们认为理论考试难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报告同时指出,在这种明显理论教学不充足的情况下,仅有30%的学员反馈驾校有完整理论课。因此,调研结果表明许多学员只能依靠驾考APP来弥补驾校教育在理论课程上的空白。

转型基于用户服务着眼于生态

随着互联网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驾培行业亦是如此。根据QuestMobile2017年对外发布的《驾照考试APP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驾照考试APP用户规模已经接近4000万,月人均使用时长平均接近3小时。

报告指出,驾考需求是最基本的也是占比最大的准入性需求。

但实际情况是驾校与驾培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需的现象。根据交通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驾校)接近2万户,同比增长7.1%,而在2018年,全国共完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2600多万人次,同比下降0.8%。《2019中国驾培市场大数据报告》指出,我国驾校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的关系非常明显,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驾校面临洗牌,驾考APP也要求变。目前,驾考行业热门APP正在从单一的学习工具型应用向综合服务型平台转型。

从功能来看,驾培服务App正根据市场需求试图覆盖准车主、车主这两大群体,涉及驾考学车、汽车资讯、汽车交易、养车用车的服务闭环各个环节,建立起连接线上、线下汽车服务资源的桥梁。

近日,车轮学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涛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车生活交易平台车轮公司在整个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资料显示,车轮公司全称车轮互联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创立于上海,为全国车主提供学车驾考、新车购买、汽车资讯、汽车保养、二手车置换等全系列的汽车服务,也即涵盖了用户从学车到买车再到用车的全流程。

黄涛坦言,驾培这个行业比较传统,大多数从业者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非常低,另外驾校作为个体,因为体量小的原因,其在与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过程中,比较乏力。因此车轮作为一个连接平台,将互联网上能够跟驾培有接触的公司、资源聚拢起来,赋能给教练、驾校。

记者打开车轮旗下的车轮驾考通APP发现,除了“找驾校”“找教练”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包括“找陪练”“买车”“考友圈”等板块。

目前,车轮旗下包括五大平台:超级驾校、超级教练、车轮驾考通、车轮学院、超级教练路考仪智能硬件,黄涛表示,车轮会把现有的产品和数据全面打通,把教练、驾校、学员连成一体,让他们的效应得到更大的提升。此外,车轮与线下商家合作,将线上B端、C端的流量导流进线下,包括洗车、汽车美容、保养等。

“互联网驾校这事儿还只是开始”

2015年,O2O模式的互联网学车开始野蛮生长,其模式是把自身招收的生源,分配给挂靠教练,租用当地驾校的场地、车,无需另外购入,平台对学车过程进行管控。

但缺乏监管、经营问题频出使得这一模式倒逼整个行业升级,淘汰了“浑水摸鱼”的企业,存活下来了更垂直、更专业、更整合的服务性平台。

黄涛表示,互联网驾校是跑不通的,其中涉及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因为驾培本身是强监管的行业,不是特别市场化。二是互联网工具对驾培行业的帮助有限,唯一的帮助是在招生环节,但招生只占整个驾校经营的很小一部分,后面还有培训、口碑、品牌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三是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不是特别的高,缺少人才的培养和流入。

黄涛表示,2015年车轮也开展了互联网驾校的业务,但是只运行了一年半的时间就立马进行了转型,其中涉及到的一个最大的矛盾在于:安全培训与企业盈利。“我们在安全文明方面的培训过多,企业成本就过高,但是企业又需要让学员快点地流转出去,从而赚更多的钱,互联网驾校在整个驾培行业的切入不够深入。”

黄涛预估,真正的互联网驾校,从招生环节、从营销环节、培训环节、到最终把整个安全文明教育融合到自己的培训体系里面,还得至少3-5年的时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华东新闻中心助理记者
关注华东地区上市公司,重点在消费、制造领域,善于捕捉热点,追踪有趣之事。 新闻线索联系邮箱:yexinr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