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观社论 | 让企业家有信心为未来全力一战

社论2019-12-13 19:47

经济观察报 社论 12月13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意外。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的信息已经让市场对政策基调有了基本的判断和理解。尽管各项预期经济指标要等到明年全国两会才明确,但“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样的提法,或许足以给此前有关是否“保6”的争论划上句号。

在宏观叙事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明确宏观政策基调和调控组合,提出将要重点推进的各项改革议题,给定的是一个政策大逻辑。回到微观层面,企业又将面对怎样的命题呢?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此时现金为王,熬过冬天是头等大事;另一方面,5G发力,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正在创造更多的场景和可能,如果错失这样的机会,企业很可能就此失去未来。进退之间如何把握,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如果转换到市场的语言,或许可以认为,很多企业仍然在为之前的雄心万丈和野心勃勃还账。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回到基本的商业逻辑,不再想象被大风托举就能站在商业的巅峰。即使还有些不情愿,我们还是承认,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进而产生持续的现金流,获取利润靠自身的力量站立,也许用不了一场风暴,它就会轰然倒下。

只是我们未曾想到这场告别如此之漫长。如果我们去看这几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那些靠规模膨胀一跃而上的企业,有的已经黯然失色,有的还在苦苦挣扎。反倒是那些聚焦主业,不事张扬地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创新创造,致力于产品更新迭代和品质升级的企业,看起来小心谨慎,却坚定如一颗树,牢牢扎根于大地。

这样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从乐观的角度看,这种告别也是新的开始。我们终归要学会尊重常识,尊重市场规律。中国企业要赢得基业长青,终归要有足够的耐心,打破产品和技术的瓶颈。当我们说,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那些锐意创新的企业家的身影。我们知道,企业才是让这种优势和潜力变为现实的行动者,也只有企业家能够将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创造新的商业可能。当我们期望中国经济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时候,我们能够寄予全部期望的仍然是企业家群体。

就此理解宏观政策选项,中国经济需要保持速度的相对稳定,但是快一点或者慢一点恐怕并非核心关注。与其纠结于0.1%的增长波动并为此耗费更多的资源,不如将注意力集中于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友好的营商环境,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万千企业的创造力,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提供持久的新动能,让它能够抵御更强的风浪。

新的一年,我们期望各级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在政策调整前多听听市场的声音,多一些监管沟通和协同,企业不用担心“一刀切”,也不会无所适从,如此方能稳定市场预期,让企业家们愿意在面对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之时,仍然有信心为未来全力一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