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横琴新口岸:内地平台就绪、港资垂涎,澳门能否打破长期依赖博彩业?

于惠如2019-12-20 20:3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于惠如 张锐 “这几个月,香港的客户突然开始主动找我们,想在澳门做业务或者开分公司。”澳门本地一家大型银行管理层人士对这种现象感到惊讶,这些客户当中包括在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巨头公司,而澳门的金融业长期依附博彩业,想承接这些业务并不容易。

这位银行业人士不知道,一关之隔,其实有很多人在为可能出现的“新事物”做准备。

12月19日入夜后,陈富和同事在珠海市琴海东路段施工围栏外巡场。最近,每晚都有人通宵赶工,新口岸要在12月20日具备条件开放通关。尽管街面上往来的人很少,但这一夜,陈富觉得,附近的灯突然都亮起来了,广场上还有彩色的霓虹灯,横琴突然像个“不夜城”。

陈富和他的同事不知道,5个月以前,何海锋就已经开始筹备这件事。他是南方电网负责珠海市横琴区供电的人,任务是协调完成横琴新口岸在12月11日前的“送电”。同时,为了保证澳门回归20周年系列活动期间对澳供电稳定,横琴从这周一开始停止基建供电,并启动了相应的保电方案。

横琴新口岸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相当于63个足球场,设计年通关量达8000万人次。不仅如此,开放后,它将成为促进珠澳互联互通的硬联通“新门”,更是内地与澳门规则对接、标准对接、制度融合贯通的软联通“新门”。

澳门北向

12月19日,横琴口岸的另一边,回归20周年前夕的澳门,当时钟指向8点整时,金莲花广场上,国旗和区旗冉冉升起。

金莲花广场上、新葡京酒店外、澳门基本法纪念馆前、普通居民楼过道里……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的标语清晰明亮。

雷震已经习惯了往返澳门珠海两地的生活。他是澳门为数不多新材料方向的创业者,毕业于清华,在澳门和珠海分别设立了公司。

2018年,雷震创办的公司纳金科技代表澳门,凭借纳米银柔性触控项目在“2018阿里巴巴全球诸神之战创客大赛”上获得全球总冠军。“这是我们代表澳门获得的全球性大奖,特首在立法会还点了我们的名。”

“很多人对澳门的印象就是博彩,但我觉得科创会成为澳门的新名片。”雷震说,纳金科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澳门有科创的氛围。

12月18日,小米生态链企业上线一款智米JYA智能对流电暖器,新品中的柔性触控模组,由雷震和他的研发团队配合智米科技完成。“智米的速度很快,双方从对接到项目落地,前后大概用了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传统的大型企业合作,磨合期可能就需要1~2年。”雷震说。

作为跨境创业者,雷震和纳金科技受到了两地政府的关注。澳门统计局2019年7月到9月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每100个澳门人当中有13个人从事博彩和博彩中介业。在澳门,博彩企业庞大的吸附力让其他产业失色,但又让澳门更亟需产业的适度多元化。

澳门和横琴都向雷震伸出了橄榄枝。在澳门设研发总部,还是迁往横琴?雷震不想做减法。“一边有国际平台、资金充裕;一边有科技人才、产业链条。”

雷震的想法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不谋而合,“大湾区中提到的科技创新走廊,可以理解为两个:一个是广深港、另一个是广珠澳。科创将会是澳门未来可以考虑发展的东西。”张玉阁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澳门要发展科创,一定要借助外力,跟珠海、横琴融合。

与此同时,澳门的金融环境也为适应多元化而改变。中国工商银行(澳门)股份有限公司是澳门本地注册最大的银行,段其明负责该行在澳中资企业以及跨境业务工作。他向记者表示,近期中央不断释放惠澳金融政策,让他们感受到一些行业利好的信号,但要把政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方面,澳门金融从业者的数量每年大约维持在6000人左右,人才储备量不足;另一方面,澳门银行数量也不多,整体的金融基础相对薄弱。

另一位本地银行管理层人士则透露,这几个月以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不同是香港的大型企业向澳门抛出橄榄枝,主动寻求合作,包括开设分公司或者投资业务。这让他和同事感到惊讶。“有一些我们以前主动接触过,但都比较难达成合作。”

前述人士称,澳门目前承接周边的金融业务存在较大难度。由于长期依附于博彩业,澳门金融业几乎就是银行业,保险、证券、债市、股市忽略不计。但随着客户来澳门咨询量的增加,他认为,澳门有必要做一些准备。

横琴入澳

12月19日,横琴口岸的另一边,与新口岸相隔一路之遥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主体已成型,周边的建设场面相对“冷”了许多。路上不时闪现的各种工程车辆,大多服务于创业谷配套设施建设。

与“冷”下来的工程建设相比,一场没有钢筋水泥的科创建设,正逐渐升温。

2015年6月,由横琴新区管委会打造、横琴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正式启用。截至2019年6月底,创业谷累计孵化项目363个,累计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1家,24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融资额突破4.36亿元。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地处珠海横琴主干道环岛东路,拥有花园式园区环境和创意建筑的创业谷。有人正在研发实验室进行试剂配制操作,有人正站在显示屏前关注实时数据变化,还有人正在为一个项目难题争得面红耳赤。

创业谷21栋C区二楼的办公室内,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顾广新刚送走几位来自美的的客户,结束了“石墨烯水壶项目”洽谈。他落座的沙发旁边,是一个20寸的黑色行李箱。接洽企业,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各地奔走,是他工作中的常态。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8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该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的技术、校友等资源优势,从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开发,加速实现创新成果在珠海的转化。旨在建设集工程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技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平台。

根据规划,研究院将聚焦海洋科技、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技术产业。

去年,被选为研究院三位开拓者之一后,顾广新前往珠海,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添砖加瓦。

2018年10月,创业谷周边的基建场面很火热,但第一次来到珠海的顾广新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与我想象的改革最前沿不一样,晚上8点,我在创业谷里走,没有一盏灯亮。周边到处都是建筑工地,路上碰到的都是建筑工人。”

不过,改变一步步到来。进入4月,顾广新发现,创业谷配套设施齐全了,人气也旺了起来。

作为一开始就定位于服务珠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平台,研究院在完成搭班子、建团队等工作后,于今年6月正式开始运营。同月,作为发起单位,研究院签约加入了琴澳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目前,研究院已入驻孵化企业10家,在谈29家。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澳门资本、横琴载体、复旦技术,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顾广新解释说,即借助澳门的资本优势、横琴的空间优势和复旦系的科技优势,促进横琴经济多元发展,同时带动澳门经济多元发展。

此外,顾广新表示,研究院希望以资本为纽带,将产业上下游企业汇聚到珠澳发展。今年9月,研究院注资1亿元,成立了广东复创投资有限公司,用于投资研究院和相关产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科技产业化项目。

“我们与澳门大学等战略合作协议正在过会,计划双方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联合申报项目等。”顾广新透露,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也已迈出了关键一步,正式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深圳采访部主任
关注华南地区上市公司,重点关注新科技、新材料领域。线索请联系:yuhuir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