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债券投资者所谓“国企信仰”使民企债需求受到不利的约束

蔡越坤2019-12-27 11:1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12月27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更多地为国有企业服务,债券投资者所谓‘国企信仰’使民企债券的需求受到了极为不利的约束。”

具体而言,李扬表示,尽管2010年至2016年,民企与国企债发行额、余额之比曾持续上升,但最高也不超过16%。而且,在降杠杆以来,这两个比率大幅下降了。这种状况的形成,恐怕并非民营企业没有发行融资的意愿,而是债券投资者所谓“国企信仰”使民企债券的需求受到了极为不利的约束。

此外,在债券市场中,国有企业的债券融资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融资利率,其融资利差仍在扩大。这决定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规模差异,也决定于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差异。

根据违约率,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全年177只债券违约金额已超过1435亿元。债券违约金额呈逐年增势。自2014年以来,债券违约金额累计达到了3483亿元。可是,违约后完成兑付的仅为314亿元,违约兑付率不足10%。李扬称,这意味着,债券投资者权利保护机制亟待完善。

一方面,民企债的投资受到约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券是增长最快的品种。

李扬表示,过去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券是增长最快的品种,这也改变了中国债券市场的格局。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仅次于金融债券的第二大债券品种。不过,地方政府债券年度发行量已趋于稳定。但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已比较沉重。

对于未来债市如何更加健康的发展,李扬也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从宏观环境方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债券市场稳健发展的必要前提。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目标,绝对不足取;第二,应该改善市场结构,在稳杠杆的同时,应当支持民营企业合理地增加债券发行,在债券融资方面促进不同所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性;第三,应该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加快违约处置进度,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第四,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减少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阻断隐性债务形成机制;第五,慎重对待“财政赤字货币化”。

另外,论坛上也谈到了外资对于中国债券的配置。李扬表示,放在全球债务扩张的范围来看,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张改变了全球债券市的格局。从积极的意义上讲,2008年危机以来的债券市场扩张,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开放,中国债券市场也日益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渠道。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在持续地稳步增加。

截至2019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余额达到了2.87万亿元,占全国债券余额的比重为3.08%。相较于2018年,这一占比有所下降。

李扬称,这也反映了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人民币贬值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在全球新平庸的时代,中国仍是全球表现良好的经济体,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中央政府低债务负担率及中国过去化解一轮又一轮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使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机构仍有较强的吸引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