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田丰:家庭教育功能正被强化 00后间社会鸿沟会加大

沈怡然2019-12-27 11:55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看来,00后和90后最大的差别在于教育环境不同,在中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轮驱动下,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分工已经出现了颠覆性变化,本应由学校承担的教育功能不断向家庭转移,一线城市的优质课内外教育资源将淬炼出更为精英的00后,这对生活和成长于县域和农村的00后是极为不利的,相比80、90后,00后之间的社会鸿沟会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13年开始,教育部对教育评价体系实施扭转,不再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估教育质量。

作为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模式,素质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和素养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它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2006年素质教育被首次写入法律,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而这一年,是最早一批00后升入小学的一年。

颠覆性变化

田丰认为,教育改革背后变化巨大,中国00后接受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庭的分工已经出现了颠覆性变化,呈现出倒挂特点。自建国以来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的教育功能一直逐步外化为学校教育,这也造成了在80、90后一代,从小学到大学,绝大部分家长将子女教育的任务完全托付给学校。

然而在00后身上,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的教育任务和功能正急剧下降。

2018年,教育部多部委下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政策上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协同推进减负的导向。该措施规定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并且各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

“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带着孩子玩,然后家长带着孩子学”,田丰认为,应试教育过程“松绑”了,但另一边,从中考到高考的选拔机制仍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减负的后果就是,从小学时期的素质教育,到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家长都要更多地承担责任,家庭的教育功能反而被强化了。

连锁反应正在形成。在田丰看来,市场的变化正在直观反应这种趋势,近年大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教培机构上市,这和新东方等传统的教育公司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市场。

鸿沟

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倒挂会造成00后阶层分化的进一步拉大,对一些社会中低阶层家庭的00后子女而言,教育产生的鸿沟将会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教育改革是全国性的,但真正意识到、并努力促成这种变化的,还是社会精英、中产阶级。相比之下,弱势群体家庭自身教育意识不强,掌握教育资源不足,这对他们的00后子女是很不利的。

80后和90后或许是从高中、大学开始分化,而00后从小学就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了,尤其是生活成长于农村的孩子,如留守儿童甚至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关爱。普及性的“素质教育”只会让他们和一线城市孩子的鸿沟越来越大,阶层分化也会不断加重。田丰曾对中国农民工的代际比较做过研究,在他看来,未来00后的农民工群体,也不会有缩小的趋势。

从数据上看,在2018年中国农民工年龄构成中,41-50岁的70后农民工(25.5%),31-40岁的80后农民工(24.5%),年龄21-30岁的90后农民工(25.2%),每一代占总量的比例相近。

田丰认为,这背后是国家的教育正在走向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轮并驱的模式。侧重于发展优势群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社会精英的培养效率,正如国际上流行精英教育模式也是强调1%的精英去承担99%的创造力,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由教育引发的鸿沟越来越大,又违背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

那么互联网可以帮助弥补鸿沟吗?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7.7%)。从城乡分布看,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为95.1%,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比例为89.7%,城乡比例持续缩小,互联网为农村学校输送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城乡未成年人在信息获得上看似是平等的,却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同样互联网学习能力,以及获得同样水平的互联网教育。00后是移动网络的一代,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需要父母的监管和指导。实际上,农村当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又缺乏网络素养的教育。这样互联网不但难以帮助到他们,反倒会增加教育的难度,当乡村青年在互联网的不当使用中失控,那么互联网之于00后,反倒有一种扩大差距的作用。

回归本性

鸿沟拉大,处于首尾两极的00后会怎样呢?在田丰看来,即便00后之间的差距可能会继续扩大,但他们与之前各个代际的青年相比,却是明显转好的一代人,可以说是中国最能够回归到本性的一代人。所有00后的父母一代,经济能力都在加强,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小镇青年,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不断进步。00后的成长环境中,来自外界、物质上的刺激影响相对较小,这也会让他们获取外界物质利益的欲望极大降低。

低欲望这个词源自日本,外界对它的解释是,丧失物欲、渴望安逸、不愿背负房贷、人口少子化等。低欲望社会的提出,是学者对日本社会的一个警钟。

但是中国的低欲望和日本的有所不同,不要急于给00后贴这样一个标签。而是要反过来思考,是不是先前几代的欲望出现了偏误,追求物质消费的欲望太高。包括90后,中国之前的所有年轻人都都是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急剧的社会变迁环境当中。从出国热到奢侈品代购,每一代群体都呈现高欲望的特征。而千禧年后的中国,在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政府治理上,都在趋向一个稳定的态势。这种稳定在一线城市的00后来看,就是尊重自身的想法、自身的特点、并将之发挥得更好,未来从选专业、求学、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体现出来。

那么对于身处县域和农村的00后,还会抱着改变命运的热情而背井离乡吗?

田丰认为,虽然人口还是会向大城市聚集,但整体社会向上流动机会正在减少,当发现差距和鸿沟,00后及他们的父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普通家庭,通过孩子在大城市立足而实现阶层跨越,还可能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这些家庭会更加开明,对孩子的成就压力会更小,也就更少鼓励他们走出家乡。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