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试水社区商业 微风市集没有定义

程璐洋2020-01-03 12:22

升级改造中的微风市集前门店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璐洋 “我就想买根黄瓜拌凉面,(微风市集)非得三根包在一起。嘿,要光是多两根也就不说了,那黄瓜蔫得,一摇都晃悠。”负责微风市集片区胡同治安巡逻的张大爷,用手臂夸张地上下挥舞了两下。

即便是在12月底的寒风中,张大爷多数时候还是会去更远的桥湾市场买菜,因为“便宜又新鲜”。“有时候来不及或者不想走,还是会去那儿,应个急”,他扬了扬下巴,示意马路对面已经闭店改造两个多月的微风市集。

微风市集,是由名人汪小菲担任联合创始人,集生鲜、快餐、咖啡、小酒吧、便利店于一体的小型社区综合商业体。作为社区商业新形态的试水,微风市集以生鲜为切入点,发力“社群运营”,目前在北京开出了4家门店。

一年前(2018年12月)开业的前门店,是微风市集在北京兴隆街开出的首店,坐落在西兴隆街和草场三条的十字路口,在肃瑟寒冬中,其明黄色的招牌很引人注目,附近的菜市场基本在两公里之外,这些,似乎都是菜市场的优势。

但是,开业近一年时间,前门店一直亏损,属于赔本赚吆喝。

微风市集CEO张泽众解释这是一种选择。他说,之前纠结过是要做成熟的商业,还是放弃商业打概念。很明显,他选择了放弃商业,只为在行业里发声。现在,他认为发声的效果达到了,也看出了不少问题。

从2019年10月中旬开始,微风市集前门店闭店升级改造。张泽众将这一动作定义为回归商业,“还是要可持续,能长期生存。概念打出来,不能自己造血生存肯定是问题。所以这次改造完,就可以自己去靠商业运作起来。”

改造的重点在于空间的更高效利用。改造前的微风市集前门店共两层,一楼是蔬果和热食售卖区,二楼则是公共空间,被微风市集称之为社区客厅,可以承担即买即食和社区活动空间的功能。

这种基于买菜的社区社交,正在成为买菜这件小事的行业想象力所在,但这真的可行吗?张泽众坦言,这在前门很难,“我们整条街其实就跟社区有点格格不入”。

前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是极具老北京风味的地标区域。微风市集前门店所在的兴隆街,聚集了众多老铺商房,依稀还能显出这条街道过去的繁华景象,这意味着微风市集周边的居民消费群也很传统。

张泽众发现,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北京人,不太接受社区客厅这种高调的活动,其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与人际关系也很难被打破。

而重视运营社群,却是微风市集想要发力的差异化与核心竞争力,显然,前门店没有承载起这个使命。

菜场里的酒吧与市集

你会去菜市场楼下喝酒吗?

在2019年的最后一晚跨年夜,至少有20个人来到了位于微风市集西直门店地下一层的解忧杂货铺酒吧跨年。“当晚流水3000多块钱。”酒吧老板Jerry说出这个数字后,得到了合伙人张晨枫“真的吗”的疑问,但语气无疑是惊喜的。

和关闭改造中的前门店不同,微风市集西直门店一直不缺人气。开业当天,汪小菲现身站台,场面热闹。

西直门店总建面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除了蔬果、干果、烟酒等品类,还引进了餐饮老字号月盛斋、天福号入驻。而地下一层则包括日用百货区,两间外卖档口,还有微风市集孵化的解忧杂货铺酒吧。

谁会在跨年夜到菜市场楼下来喝酒?“附近的人。”酒吧隔壁的品上汤外卖档口老板贾衍森告诉经济观察报,微风市集西直门店位于海淀区与西城区的交界处,衔接金融街与高校区域。靠近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但附近并没有多少酒吧等夜间活动场所可选择。如果想过夜生活,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更远的五道口和西直门凯德Mall。

因为这种占位优势,微风市集的孵化团队筹划在这个地下空间开办一个市集,理想形态是十个摊位,招商一些服装和手工艺品来售卖。

同时,酒吧也在追求更大的想象空间,2020年的第一天,Jerry和张晨枫已经在和线下音乐会“陌生人乐团”的负责人Amber一起讨论着脱口秀或音乐会在这里落地的合作细节。

“大家可以在这里拿着酒,听音乐,聊聊天。”Amber推开了酒吧的窗子。

菜市场,便利店,还是生鲜超市?

工商资料显示,微风市集的股东包括春风文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合尊置业有限责任公司、鲜时道(北京)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云蜂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有文创、有地产、有生鲜、有物流,似乎为打造一个复合业态而生,但实际上微风市集呈现出的4家门店,却是形态各异。前门店和西直门店之外,月坛店是水果专门店,面积很小,只有街角水果店的体量,微风市集在这里引入了水果电商平台天天鲜果,而劲松店是社区店。

很难定义微风市集究竟是什么?运营商?二房东?菜市场?便利店?还是生鲜超市?

“这是我们的一个能力,不是只限于开菜市场。其实便利店和水果都是菜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单独摘出来再做也没问题,只要有合适的物业合适的房子,我们就会尝试去开。”张泽众这样解释。

早年做过批发市场的张泽众认为,单纯的租金模式跑不通,微风市集的差异化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比如一个传统菜市场,以前一个月2000块钱一个摊位,升级完改造完,成本上去,租金就要涨,商户需要把租金的成本压到商品上,老百姓可能就越来越少”。

微风市集的做法,首先不会在场地改造上投入大成本,更多沿用原本物业,这从其新开业的西直门店设计更偏传统,相比前门店文艺感渐褪可以看出;

其次,给商户提升效率增加渠道,“比如主食厨房,以前给他50平方米,租金5000块钱一个月,但实际上他只用20平方米就能实现一样的销售额;给一些就餐区,是不是销售额会更大?商户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只是租了这个地方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他的方案可能不是最佳方案。”

在提效之外,微风市集团队也帮助商户在外卖平台上开展线上业务来拓展渠道。张泽众称,在这种模式下,除前门店一直亏损外,其他3家门店均实现开业即盈利,想做好多种业态,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运营能力,更多审批手续和更多的资本投入。

在微风市集西直门的门店,有一个“台湾角”货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微风市集的联合创始人汪小菲,可货架上面,却没有几件来自台湾的商品。“我们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张泽众带着无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不动产运营报道部记者
对人与故事感兴趣,关注地产及其背后的商业。工作邮箱:chengluy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