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新的承保周期正在出现

姜鑫2020-01-04 10:5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我从来没有像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这么乐观,对中国保险业未来10年到20年的发展如此充满信心。”作为保险行业的老将,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这样展望中国保险业。

行业利润快速增长、资产规模领先GDP增速、股价涨幅远超大盘……2019年国内保险行业的发展表现亮眼,这种增长仍在持续。

对于未来十年,瑞士再保险预测,中国保费收入将占到亚洲保费总额60%;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收入不断增加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将在未在10至1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近期,经济观察报记者对陈东辉进行了专访,他是如何感知国内保险市场的变化,在中国成为第一大保险市场的发展路上,他又看到了哪些机会?

 

|访谈|

经济观察报:瑞再研究院预测,2020和2021年全球非寿险和寿险保费实际增长率将约为3%,一些主要新兴亚洲市场已攀升至保险业“S曲线”保费加速增长阶段,你如何看待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陈东辉:站在瑞士再保险的角度来讲也好,作为我本人来讲也好,在这个行业工作很多年,经历了很多周期,但对于未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我们从来没有像在今天这个时点这么乐观,这种乐观来自两个因素。

一个因素就是未来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在保险深度和密度的角度,还是从政府支持、技术引进等角度,中国保险业都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和潜力。即使在目前全球趋于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当中,中国的经济也面临这些不确定性的影响,保险的高速增长也是一个确定性事件,我对此不存在疑问。

第二个看好保险市场的因素是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该尝试的都尝试了,该走的弯路也走了,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是大家进一步聚焦。产险方面,车险的高速增长已告一段落,更多的公司将聚焦到非车业务;寿险领域,大家在理财型产品、储蓄型产品经过了几轮的尝试之后,正在重新找到平衡点,也就是长期储蓄和纯粹保障之间的一个平衡,寿险会更多的聚焦到长期的保障,比如说健康险和养老问题。行业发展的波动性会下降,不会再像过去十到二十年那样,有的时候快速增长,有的时候停滞或下降,以后的增长会呈现更加强劲和稳健的状态。

经济观察报:刚刚提到在未来10到15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你看到了哪些对于保险行业长期发展的动因?

陈东辉:关于行业长期快速发展,有三个因素在推动:一是社会人口的变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长寿、健康成为大家更关注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比例的不断提升和财富的积累使这些问题更多的被关注和解决。因此我认为人口和社会收入结构的变化是在背后起到长期作用的关键因素。未来5到10年,健康险领域会迎来新一波高速发展的浪潮,之后会有一个养老金、年金和寿险高速发展的浪潮。这两波浪潮在全球的保险行业里面都会是非常令人关注和期待的。    

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发展重点,比如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进一步对外开放,都会给保险行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例如,在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战略后,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的增速就排在了首位,而很多成熟市场却难以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可见中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是卓有成效的。这种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的业务机会也是其他市场所不具备的。其次,在环境污染责任险、农险等等很多领域,我们都看到了类似的可能性。

三是科技的创新。科技的变革会让人口红利的变化以及政府推动的事情做的更快。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没有效率的提高,这种由人口红利的释放和老龄化转化为保险高速增长和普及的过程可能是会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时间,但有了科技背后的支撑,这个过程就有可能缩短到3年5年,因为我们将有能力把很多产品快速推广,让保险意识的普及更高效,让保险深度迅速得到提高。

经济观察报:发展进入新阶段是保险行业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里,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陈东辉: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全球承保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这是很多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这一轮的承保周期可以明显的看到费率上升形势的来临,这里面推动的因素也有两个,一个是过去几年的巨灾频发,例如2017年北美的四个飓风、去年日本和国内的台风灾害、欧洲的天气灾害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山火等等。这些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巨灾风险带来的损失让保险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目前,整个市场费率普遍偏低,直保行业和再保行业在承受损失后会根据新的风险因素和频率重新调整费率计算模型,所以市场出现了向好的迹象。

第二个推动因素是低利率的环境。低利率的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发现,如果利率较高,保险公司在资产端的投资收益预期都下调,因为不可能有很高的投资回报,反过来就会很自然地要求承保端不能再亏损,承保端必须要盈利,要贡献利润,贡献回报,这样保险公司才能够可持续的经营。保持低利率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压力必然会被传导到承保端。

经济观察报:近两年来,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保险市场显现了新的特点,例如健康险发展一枝独秀,你刚刚提到非车业务的聚焦,即将到来的2020年还可以看到哪些预见性的变化?

陈东辉:我认为在2020年,行业会在三大核心问题上取得比较实质性的突破。

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商业保险在养老体系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更加明确。在目前的养老体系里面,政府、企业和商业保险这三大支柱各承担什么角色,保障到什么范围,界限还并不明晰。我自己的判断,未来中国的养老格局中,我不认为会出现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商业保险作为第三个支柱一定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帮助提高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尤其,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完全靠政府的力量,对社会资源占用太大,所以必须要依托企业,特别要依托个人的长期财富积累沉淀到商业保险公司作为未来养老的重要来源之一。这对保险行业来说是真正的考验,如果保险行业比较急功近利,人家就会不放心把钱交给你。另外一种考验是要真正体现出能够穿越周期的能力。保险公司必须要能够体现出比银行更好的主动投资能力,同时又有优于证券行业、基金行业的跨周期稳健性,这样才能够帮助社会建立信心。

第二个变化是,目前以单一重疾产品为主导的健康保障产品体系将会改变。现在,健康险产品的形态过于简单和粗放,要么就是通过重疾险提供一次性理赔,保险公司对后续支持参与很少;要么就是简单的医疗报销,既然无法参与控费,健康保险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重疾险是一个非常畅销的产品,但并不能提供最好的健康保障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健康管理或者服务,更像一个提前支付的寿险收益。保险如果能够在健康管理和医院的控费方面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建立一个更丰富、更合理的保障体系,就能让保险的价值体现得更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我并不认为健康险是处在风口之上的行业,因为它不是一阵风的概念,而是一个长达10年、20年的投入问题。在这波浪潮下,如果保险公司精耕细作的话,就会获得特别稳健的回报;但仅仅是赶风口,是不可能把“猪”吹起来的。

第三个变化是财险领域的商车费改问题。目前商车费改试点的情况不错,行业信心也增加了,已经到了进一步推进这个改革的时点。当然,缓解车险经营的压力,让车险能够真正进入到市场的环境当中是需要且必须做的。更重要的是,只有把商车费改走到下一步,把商车监管放开,大家才能够真正把精力聚焦到非车上来,改变陷在车险红海里比拼手续费和佣金的状态。不难看到,中国机动车总量的增长已经开始放缓,虽然新能源车还在高速增长,但车险本身从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朝阳行业了,因此,大家不如更多的聚焦到非车领域来。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资深记者
关注证券、新三板、保险行业与上市公司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