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牵手上海一周年:马斯克从失意吸大麻到脱衣尬舞

干群芳2020-01-10 10:4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干群芳 2018年9月6日,“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公然在直播里配着威士忌吸大麻,不羁的神态看似潇洒,但失意难掩。彼时,特斯拉正陷于股债受挫、高层震荡的低迷期,马斯克时常为此焦虑到失眠。第二天,特斯拉股价低开逾7%,盘中跌破253美元,逾10%的跌幅创下当时近两年的下跌记录。

一年零四个月后的2020年1月7日,马斯克搭乘私人飞机专程赶往中国,参加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Model3交付仪式,他扭动着胖壮却灵活的身体跳起了脱衣舞,笑得像一个300斤的孩子。不同的是,第二天特斯拉收盘股价暴涨4.92%至492美元,刷新收盘历史高位。

从失意吸大麻到兴奋热舞,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马斯克还经历了特斯拉股价近三年来的至暗时刻。2019年6月28日,特斯拉股价跌至177美元,为近三年来最低。不过,受利于第三季度的销量和财报表现,特斯拉如今正处于自2003年成立以来最好的光景。1月8日,其午盘的市值高达882亿美元,甚至超过了通用和福特的市值总和。

根据特斯拉财报,其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达到9.7万辆,净利润1.43亿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销量超过11.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累计销量达36.75万辆,同比增长50%,超额完成既定的36万辆年销目标。这其中,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第二大市场。

但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华投产画下的大饼,或许更能增强资本市场的信心。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破土动工,整整一年后的1月7日,马斯克就能亲自将首批车型交付至用户手中,这刷新了特斯拉有史以来的投产速度。与此同时,马斯克还正式宣布特斯拉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Y国产项目正式启动,官网显示最快将于2021年开始生产,根据计划,2021年国产Model3和ModelY年产能合计将达25万辆。

特斯拉2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中国将成为Model3最大的市场”、“ModelY的销量很可能超过特斯拉所有其他车型的总和”,特斯拉对外传递的这些信息,勾勒出一幅中国大街小巷跑满了“T”字LOGO汽车的画面,“未来特斯拉将成为街车。”一位特斯拉销售顾问告诉记者。

国内汽车产业用“鲶鱼”来形容国产特斯拉,尽管产品还未大批量交付,但特斯拉概念股已经一路飙升了很久。在特斯拉百余家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将跟随着特斯拉的成长而成长,最终制造成本越来越低,给正处于寒冬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供暖。但也有人警惕,特斯拉这条“鲶鱼”或将变成“鲨鱼”,团灭本土车企。

硅谷网红终入场

在1月7日的活动现场,马斯克虽然特立独行地跳起了脱衣舞,但他也干了一件“难以免俗”的事——发表感谢。像很多其他车企高层一样,马斯克表示“非常感激中国政府和消费者对特斯拉的大力支持”。但不同的是,其他车企高层的感谢被看做“俗套”,马斯克的感谢却成为了媒体报道的关键词。

早在2008年,马斯克就跟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相遇,这也是他第一次和中国打交道。在特斯拉仍陷盈利困境、急于扩张市场之时,马斯克2014年前来和中国政府商讨国产大计,提出了独资建厂,但没有成功。尽管如此,马斯克如今能够开心地在中国跳起脱衣舞,确实要感谢中国政府,不仅是政策的放开,还有产业链基础、资金支持以及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等。

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在原有规定“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基础上,增加了“除专用车、新能源车外”。这一文件使得马斯克可以实现在华独资建厂的野心,随即当年7月份特斯拉和上海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甚至截胡了蔚来汽车在上海建厂的计划。

特斯拉上海工厂

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十分慷慨。2019年特斯拉先后获得了多家中国银行的贷款,累计金额高达185亿元,甚至超过此前其上海工厂的预估建设成本。上海不仅在特斯拉建厂土地上给予优惠,在员工配套住房上也提供了支持,据了解工厂附近两居室的住房租金仅需1000多元。

不仅如此,这家硅谷“网红”企业也在人才招聘市场掀起一阵风浪。2018年8月2日,“特斯拉招聘”微信公众号首次发布临港工厂招聘信息,阅读量达8.2万,此后至今累计发布了近60条招聘相关推送。全国各大城市的相关人才趋之若鹜,特斯拉HR说一年收到的建立多达70万份,以致于难以统计“简历通过率”这种数字。

国内的供应商也期盼着能与特斯拉合作。WIND数据显示,1月8日特斯拉指数收盘涨幅达2.65%,自12月以来,指数累计涨幅已经高达35%,远超同期其他板块。据相关机构统计,特斯拉产业链设计动力电池总成、电驱系统、高压系统等直接、间接供应商累计130余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了一半。

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加速,这些企业无论是主营业务订单还是资本市场机遇都将随之提升。根据申万宏源证券测算,假设2021年特斯拉实现30万辆产量,单车价值30万元,预计电池、材料、高压直流继电器、热管理系统等环节有望带来4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

近日,主要为特斯拉提供驱动单元壳体、散热器壳体等零部件的旭升股份称,截至目前特斯拉为其第一大客户,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对特斯拉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2.09%。

狂欢与寂静

在特斯拉狂欢之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陷入了寒冬。2019年7月以来,新能源汽车结束了前几年的高增速发展,开始连续下跌。狂欢与寂静,成为特斯拉和中国总体车市的鲜明反差。正因为如此,国内车企对于特斯拉何以受此优待不乏微辞,毕竟这会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在特斯拉开启批量交付的第二天,1月8日,比亚迪公布其2019年总销量为46.1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降7.39%,连续几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帽子,首次被特斯拉夺走。此外,北汽新能源2019年销量为15.06万辆,同比下滑4.69%。

业内将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的下跌归因为2019年补贴的进一步退坡。一方面,购车需求在上半年补贴退坡前提前释放;另一方面,前几年基于补贴出现的B端市场从疯狂开始变得理性。长城证券预测,在之前市场销售方向中,2B端的单位购买量较高,但2C端的私人购买量实际在逐渐增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同感在增强。

新能源汽车销量呈大规模增长,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仍然难以与传统燃油车匹敌,此外还包括续航能力、充电设施、安全隐患等问题。特斯拉的国产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寒冬里的一把火,多家研究机构认为特斯拉的国产是标志性事件,结合其他车企新能源汽车平台化的推进,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拐点。

一方面,特斯拉将增强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供应链规模化将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东吴证券表示,特斯拉产业链机会将有望复制苹果的黄金十年。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积极引入特斯拉的根本目的。目前特斯拉Model3的国产化率为30%,马斯克预计年底将达到100%。

不过,在“养肥”特斯拉之后,中国车企是否会被反咬一口?得益于在上海超级工厂设计中获得的经验和效率,特斯拉预计单位生产能力的资本支出将比当前在美国的Model3生产系统低约50%。这也促成了特斯拉以更低的产品价格,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抢食竞品车型的市场份额。

1月3日,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3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除去补贴后售价为29.9万元,而采取金融购车方案后首付可低至4.5万元。当天,国产Model3的订单就超过了一千辆。而安信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邓永康认为,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国产Model3的单车成本预计还可降低20%~25%。

马斯克在1月7日的活动现场表示,未来还将在中国本土进行电动车的设计。特斯拉国产最直接冲击的,将是新造车企业。早在特斯拉国产前,“对标特斯拉”就成为他们的宣传口号。蔚来甚至公开在朋友圈将其ES6、ES8以及EC6与特斯拉Model3、ModelX和ModelY进行对比。此外,国产Model3还将与ABB等豪华品牌电动车以及比亚迪、吉利等本土车企的高端品牌电动车型直接竞争。

特斯拉3

      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一位尚未实现产品批量交付的新造车企业员工,坐在特斯拉展台上一辆国产Model3的副驾驶位上,反复打量着内饰,同时神情凝重。“肯定会感受到压力的。”对于特斯拉的国产,他说。而在隔壁的威马新车发布会上,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侃侃而谈,“特斯拉不可怕啊,它是网红嘛,把市场做大了是好事啊。”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会有压力的,我从用户的角度也能看出它的压力也不小。”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目前国产Model3刚开启交付,产品品质尚无法评测。但仅从管理模式来看,特斯拉确实面临着压力。有特斯拉中国员工吐槽称难以忍受朝令夕改和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并用“围城”来形容它。

朝令夕改也体现在与用户直接对接业务上。1月3日,特斯拉突然下调国产Model3价格,便引发了老车主维权抗议,销售自称也不知道价格会调整。事实上,特斯拉车型价格过往调整过7次以上,此外,特斯拉的免费充电政策也反复启停。业内认为,在企业管理文化上,特斯拉也还有很多需要入乡随俗之处。

“我们不看好特斯拉的长期前景,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为特斯拉会越来越像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乔纳斯在12月份指出,特斯拉目前的股价对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过高了。此前,该机构预称特斯拉将无法占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很大的份额,但较低的生产成本将帮助其实现盈利。

“您是我遇到的看国产Model3的消费者中,第二个问到三电情况的。”一位特斯拉的销售顾问告诉记者,相比购买特斯拉其他车型的消费者,国产Model3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价格。但随着特斯拉国产车型的正式上市和价格的拉低,当中国车主的注意力回归到车辆性价比和品质本身时,特斯拉的科技光环能否依然为其营造瑕不掩瑜的宽容空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道车企动态、行业事件、政策变动,记录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闻线索可联系ganqunf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