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娘美”到“父子集”:异化的评价土壤种不出科研之花

言咏2020-01-15 17:22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言咏 七年前发表于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一篇论文,再次被舆论推到聚光灯下。这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近30页,除了引言稍有学术概念之外,其余部分皆在赞美导师崇高和师娘优美。导师程国栋在冻土研究领域位高权威,也是该期刊的主编。作者徐中民目前是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

徐中民辩称他谈的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人生哲理,大家没看懂。但是,具有正常阅读理解力的人,都不会接受这一辩驳,因为论文之荒谬,超越了常理的底线,明显与中国相关研究领域唯一学报级学术期刊的定位不符。

这并非个案。此前,有梁莹论文抄袭事件,这位学术不端的南京大学教授却获得了青年长江学者的称号;后来又有“猪年第一瓜”翟天临事件,这位不晓知网为何物的演员,被北大录取为博士后。“师娘美”论文风波尚未平息,又曝光出另一本核心期刊,开设有“父子集”专栏,刊登主编的书法和他儿子的文章,其子在刊物上首次发表文章时年仅10岁。

这些不折不扣的丑闻,折射出中国科研评价体制积弊至深,甚至可以说,这一评价体系已经异化失效。目前,《冰川冻土》表示审核不严,致歉撤稿。导师程国栋表示对文章发表不知情,但依然申请引咎辞去主编之职。这不应该是句号。涉事论文究竟是如何经过各个审稿环节上到期刊版面上的?这些环节是形同虚设还是被开了绿灯?《冰川冻土》于2015年获评“百强科技期刊”,这一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另外,这篇论文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是否意味着国家科研预算监管体系也失效了?文章发表后的7年间,又被引用过多次,其中不乏其他核心刊物,却无人刺破“皇帝的新衣”,是否意味着至少在冻土研究领域,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已经抵不过怪诞的现实?更值得担忧的是,这一论文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光,靠科研圈内部的自审自查机制是无法纠偏的,但问题是,如果涉事文章并非是连外行都一望即知的荒诞,那么靠什么来维护学术研究基本的公正呢?

很大程度上,学术评价体制的异化本质上还是因为长期以来行政思维主导评价,由行政部门确定论文指标,它的数量以及刊发载体。过于僵硬的量化指标会带来“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也会带来寻租空间,反而失去公正客观。而基于学术本位的管理和评价体制,比如重视论文本身的价值而非数量,重视学术同行评价而非核心期刊背书,看起来更主观,但可能更公正。

学术评价体系很重要,一方面它承担了识别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它又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引导科研人员的治学行为以及科研氛围的走向。中国目前基础科研领域能潜心做研究做学术的人不多,究其原因,与急功近利、形式大于实质的科研评价体系有关。很难想象,在低效甚至错误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土壤上,能开出健康的科研之花。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科技创新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评论版主编
武汉大学法文系毕业。08年入职机动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