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张到“国际张”,张家口的晚起步与快冲刺

程海瑞2020-01-17 07:29

文/程海瑞 2019年12月30日,对于冀西北的张家口来说是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

这一天,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此后,张家口到北京近200公里的城际距离最快仅需47分钟,张家口正式进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

除了东南“牵手”北京,在同一天,崇礼铁路、张呼高铁(张家口至呼和浩特)张家口至乌兰察布段、张大高铁(张家口至大同)三条铁路线也开通运营。也就是说,京张高铁作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东与北京枢纽连通,向西与张呼高速铁路、大张高速铁路相连。

至此,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都有了快速进京的客运通道,张家口是这个快速通道共同的节点。

交通格局的改变,使张家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秀”,虽然外界关注的多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配套工程建设——崇礼铁路。但对于张家口来说,利好不止于此。

旱码头:张家口车站

将时间拉回到111年前,1909年的张家口同样吸引着的全球的目光。

这一年10月2日,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与修建的京张铁路(北京北站至张家口站,现京包铁路首段)全线通车,它不仅给中国铁路网建设打下了基础,张家口也迎来火车时代,随之驶来的是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

作为京张铁路终点站的张家口站(为区别于张家口南站,当地人多称其为张家口北站),位于张家口下堡的河对岸,即如今的张家口桥东区。

当时的张家口车站的站匾,由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亲笔题写,中部为车站的中文名:“张家口车站”。五个正楷大字配着英译蒙语地名“KALGAN”,意为蒙语中的“进出口、大门、旱码头”。

“旱码头”一词,道出了张家口的地缘优势。从地形上看,张家口处于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区域,是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地势上起天然的屏藩作用,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张家口境内历代修建的边防长城均有存留,从拥有长城总长度就可见一斑。

张家口在明代因蒙汉“茶马互市”而兴,形成了一条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沟出发,至蒙古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古商道——张库大道。到了清末,张家口已经发展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大商埠,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双码头”。

正是基于这样的经济与政治原因,中国人将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选择了通往张家口。

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站成为张家口工业发展的输送口。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相继进入张家口,张家口机车车辆修理厂、华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口北造币厂等构成了张家口的早期工业。随着火车站发展起来的怡安街上,出现了近代商业的特征……

经济迅猛发展,对客货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家口车站不断扩建,特别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张家口经常发货的单位就有100多家,包括煤炭、日用品、化工用品等种类,发往全国各地。

进入21世纪之后,张家口的发货量更是成倍增加,最繁忙时,站里满眼都是调车机,每天50节的货车就要发5列,每年运送的货物量达到300多吨。

最终,因张家口车站设计能力,已越来越无法满足运输需求。车站线路有效长度,已经无法承载现代化列车编组的进出。作为终点站,现有铁路网的布局,也对其他干道列车运行造成了干扰。

2008年后,张家口站的货运专用线相继停用,2014年6月,张家口站停止了客运业务,张家口站终于结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目前,在张家口站地址旁边,已落地一座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两者并肩向游客诉说着张家口站与张家口经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得失之间

有意思的是,在车站关停4个月前,2014年2月份,酝酿已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张家口重新回到全球视野做了铺垫。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一时间,省内GDP排行倒数的四线城市张家口,突然变成“国际张”。这时人们才注意到,之前依托矿业资源发展的国家级贫困(区)县崇礼,正在冰雪经济带动下火热地脱贫。

不怪人们对突然进入视线的“国际张”惊讶,与之前的辉煌比起来,近些年的张家口着实显得有些落寞。作为“北京的北大门”,张家口一直肩负着拱卫京畿的重任,在1995年才对外开放,此时距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已17年。

虽然京张铁路促进了张家口工业与贸易发展,通过张库公路输送并云集在张家口的物资,总是通过京张铁路运往北京,再运往全国,但旧时的“张库商道”的辉煌,已然是昨夜灯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经济比较落后的‘好处’,是张家口的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都城北京》的作者陈剑乐观地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北京市新总规出台后,划定京西北300公里范围内为生态涵养区。因此,无论是张家口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必须要遵循京津冀城市群协同战略、即河北省生态支撑这个定位,而位于京西北,森林覆盖率36%的张家口,是最具生态环境优势的。

除了生态环境之外,张家口更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有待被人们所了解,数据信息产业、风力发电产业等新的生产要素,需要增加空间与资源优势。“国际张”还需要抓住机遇,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城市魅力。

高铁站接通世界

张家口起步晚了,但这一起步,却一步成为了“国际张”。

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配套工程等多重任务之下,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京张高铁。让张家口站(原张家口南站)一举成为张呼、张大以及崇礼铁路的交汇点,成为京西北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张家口进京最快仅需47分钟。如果说,百年前的京张铁路用35公里的时速,推动张家口成为现代化城市。那么如今,350公里时速的京张高铁,让张家口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1小时生活圈”使张家口成为北京的后花园。据报道,自京张高铁开通以来,崇礼区太舞滑雪场游客量增长30%,现在平日进入小镇的游客数接近4000人,周末6000人次左右。

除了奥运经济、冰雪经济带动的旅游效益,交通格局的改变,拉动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物资流等要素资源,给张家口带来巨大利好。

陈剑认为,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一般也相对落后,但是通过举办冬奥会,张家口人一下子就可以接触到全球最发达的信息,等于对接了世界前沿。

同时,随着冬奥会临近,全球也开始关注张家口,再加上便利的交通设施,会使得投资更加便利,从而激发创业热情。这对张家口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优秀人才,都是巨大的机遇。

落寞之后,张家口终于迎来新的契机。融入“大境门”拱门形象的张家口站,与书写着“大好河山”的城北大境门一道,一南一北相互凝望,迎接新的“国际张”时代。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 研究员,关注区域经济,重点关注时政动态、高端智库、新经济等领域。 联系邮箱:chenghai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