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进口商:等待中国30家零件供应商开工

李紫宸2020-02-06 13:0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李振标的三十家国内轴承和齿轮供应商,目前还没有一家开工。根据目前的情势,半个月内能开工,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估计。

2020年初这场还在持续中的疫情,给这些老板们带来了不同的心态:有的心急如焚,提早结束春节赶回了工厂,但工人并不能如期返回,他只能在工厂独自等待;有的则在观望中开始认真地考虑,如果疫情令工厂停转超过两三个月,那么就真的可以下定决心关掉工厂另谋出路了。

李振标告诉经济观察报,他的三十家供应商,一半左右,在疫情之前日子就过得不那么好,这其中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需求没那么旺盛,而产能依然大大地过剩。

回不去的工人

“瓦房店那边的工厂计划2月10号开工。"2月4日,远在圣彼得堡的李振标告诉经济观察报。

李振标,黑龙江人,现在俄罗斯从事轴承、齿轮等机械配件的精加工制造。李振标海外工厂的大部分初级材料来自于中国近三十家中小制造商,这三十家合作商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深圳等多个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安徽、河南等中部省份。

李振标在等着瓦房店供应商进一步的消息,这家供应商本计划2月2号就开工,不过并没有被当地允许。瓦房店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几天前,辽宁省发出通知,考虑到疫情形势,要求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开工。到了2月5日,辽宁市的管制进一步升级,要求全省范围内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这意味着工厂的员工根本不可能去往工厂上班。事实上,老板们也不能肯定什么时候能开工,这要取决于政府后续的决定。

2月4日,李振标联系了江西的一家供应商。根据当地的消息,目前该企业所在县共计出现了6名确认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地疫情防控形势不敢松懈,开工日子是个未知数。

同一日,李振标还联系了另外一家供应商,老板是江苏徐州人,在无锡开工厂。早前几天,他已经赶回了工作地,但要隔离14天,也就是说,工厂至少还有10来天才有启动的可能。

李振标估计,大连那里的工厂会稍微好一点,一个原因是本地员工居多,再者疫情较轻,发现病例较少,这种情况下,企业复工的速度能快一点。

南方会更加地困难,例如沿海省份的工厂,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比例会高一些,而现在面临着各种方式的交通管制甚至是地方封锁,员工很难快速到位。

一半供应商在挣扎

对李振标来说,眼下他还没有感受到明显的焦虑。圣彼得堡没有春节,生产线在正常地运转,他的工厂原料库存还够使用两个月有余,而中国的原材料从东海岸到达他的工厂还需要两个月的路程。

但他供应商们焦虑的情绪就很重了。开厂的李振标深知,生产线停转对工厂意味着什么:任何时候,固定费用要支出,人工的费用也要支出。

尽管,对于民营的中小制造企业,很多情况下工人按件拿工资,但骨干员工的薪酬支出也是重要的一块。最关键的是,对于他所在的行业,企业利润整体就薄。这一个月开销下来,可能企业全年的利润就被吃掉了。

李振标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的情况下,企业的心态也并不全都一样。好的企业会更加急于开工,还有一些效益较差的,可能不会那么着急。根据李振标的接触,在这三十家供应商中,活得“还算可以”的,大约能占一半左右。

一些产品性价比高,抑或产品具有自己特色和市场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对于相当一部分制造商,原本就在盈亏线上徘徊。如果两个月甚至三个月无法开工,可能会促使那么一直犹豫着是否转行的老板们,定下决心关闭企业,另谋生意。疫情,是加速这一变化的一剂催化剂。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国内118家主要轴承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86.6亿元,利润总额36.9亿元,利润率仅为5.4%。

对于依赖产品性价比、甚至纯粹依靠价格优势的中小制造商来说,利润率可能会更加得薄弱。李振标认为,这背后核心的原因依然还是源自于需求不足而供应过剩。对整个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依然是基本的特征。

李振标和供应商们保持着陆陆续续的沟通,不过,三十家供应商目前没有一家能够复工。

他说,海外的进口商已经开始焦虑,他们期盼着中国企业的生产尽快进入正轨,进而使得全球的产业链免受显著的打击。中国是世界工厂,而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即便疫情让诸多企业停产,但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大量替换供应商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现在能做的,就是进一步等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