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时评|如何让“防疫纠偏”真正落实下去

谢良兵2020-02-12 21:02

谢良兵/文 2月10日开始,北上广深等各城市的返工潮来临。这些湖北之外的城市抗疫压力突然大增起来,也因此诞生了很多封锁、劝返等一刀切的地方抗疫手段。

好在有地方已经发现了这一不良状况。比如,浙江省疫情防控责任令第2号和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34号就要求,各地不得采取锁门、封堵通道等粗暴方式实施居家隔离硬管控,不得随意限制小区居民和租客进入小区,不得以外地车牌、外地户籍为由一概拒绝人员车辆入杭。

当地媒体在解读这一要求时提到,自2月4日杭州实施“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十项措施以来,全市上下总体执行情况良好,疫情防控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出现个别地方层层加码、简单化管控等问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影响。

诚然,目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钟南山院士说2月中下旬可能会出现疫情峰值。因此,各地狠抓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这很有必要,也可以理解。更何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都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疫情考验的除了人性,更是地方的治理水平。显然,一些地方近日相继发布通告,对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等所谓“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人员“一律劝返”,这样的治理水平不能称之为“硬核”防控,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懒政”。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重点是内防,控制输出,并非将千里迢迢赶回复工的民众一刀切地挡之门外。毕竟,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也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与疫情相关的保障性领域的复工。

疫情防控是一项全国性、全局性的工作,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一旦有地方未能控制住,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是武汉乃至湖北省封城的重要意义。一刀切的封堵、劝返看似给当地筑起了一道风险围墙,但同时也在将风险推到了墙外。

这些所谓的“硬核”防控,会导致很多人有家难回、无处可去甚至流落街头,这其实更加重了防控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些防控也造成了地域对立、族群分离、舆论撕裂,这些都会让防疫工作趋向复杂化,还有损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恢复。

另外,基层执行人员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防控工作的结果。在层层加码的机制下,基层执行人员被要求“日报告,零报告”,并要求确保“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等,这些评价机制也令基层执行人员的压力山大,容易导致防控措施的变形与暴力。

但办法总比问题多。钟南山曾表示,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也就没病,不会因春运返程出现大传染。因此,各地对于汹涌而至的返城人们没必要像对待洪水猛兽般害怕,只要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要求足矣。

而且,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防控。比如,针对各类人户分离、车户分离等等现象,可以利用三大运营商、支付宝等数据对流动人员进行筛选和定位,更人性化、更柔性地执行防控措施,避免重复隔离等激化社会矛盾的现象出现。

无疑,这次疫情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当前,中央要求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在科学有力有序地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的同时,还能对阻断物流、阻碍正常复工等防控行为进行及时纠偏,是各地急需解决的难题。

 (作者为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