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外贸冲击

刘波2020-02-14 14:07

刘波/文 形势仍然严峻的新冠病毒疫情,不仅给中国经济蒙上阴影,更令对外贸易承压。在此情形下,我们不禁要问,当新冠病毒疫情迎头撞上世界范围内汹涌的保护主义潮流,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结果?我们如何规避?

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此次疫情爆发后,许多国家针对中国采取了出入境管制措施,取消了与中国之间的航班,这将直接导致人员交往的减少,从而影响外贸交易的进行。除了在签证发放和旅行方面对中国人员施加限制外,其他国家还可能以检疫的名义树起贸易壁垒,或者对中国商品加强检查,降低外贸交易的便利度,外国进口企业可能以疫情为理由中止履行合同,这都可能给外贸带来负面冲击。

除此之外,疫情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给外贸造成长远影响。中国为控制疫情扩散而延长春节假期,很多企业的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包括沿海出口企业。在目前环环相扣的全球产业体系里,这意味着供应链的中断,许多外国企业将面临零部件的短缺。本次疫情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速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增速。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减弱,不仅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而且国外出口企业都将承受压力,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长远的涟漪效应,降低长期活力。

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我们应该多管齐下,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在疫情轻微的地区,政府要处理好防疫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工作,在不影响防疫的前提下,确保劳动者有序返工,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以使全球产业链尽快重新运转起来,为战胜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发展保障。

地方政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追究故意传播传染病的责任,执行上不应过严,要严格区分故意和过失,不宜轻易动用刑法,以免给企业带来寒蝉效应,导致企业不敢复工。

各地不宜一刀切地采取限制交通和封闭居民区的措施,以免过度打击运输和消费市场,给经济造成连锁冲击和长期的负面效应。

目前新冠疫情及地方上采取的封闭式防疫措施,可能影响工人返工,从而导致一些出口企业违约。为应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向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以不可抗力等合法理由主张履约不能,以应对外国进口企业的索赔,降低诉讼成本,减少损失。

对于损失巨大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依法向受冲击的企业提供财政补助,加强帮扶。对于国外企业无合理理由要求取消订单的情况,政府应向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帮助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和避免损失。

良好的政企合作是应对风险的利器。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应当通力合作,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外贸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合规建设,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帮助出口企业通过与外国合作者的积极沟通,让对方产生信心,稳定海外市场。政府要通过透明的信息发布等方式,做好对企业的风险预警,让企业知悉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贸易风险的大小,以及时调整经营和销售方向,将风险最小化。

应对危机还需要创新思维,另辟蹊径,例如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产业升级。在出国商务旅行受限制的情况下,要鼓励企业更新思路,更积极地利用线上平台与外国客户建立联系。

在政府层面,中国已经向WTO成员国发出呼吁,遵照WHO的权威和专业意见,不要因新冠病毒疫情而采取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对于贸易伙伴国以检疫等理由树立的非法贸易壁垒,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双边谈判或向WTO提起诉讼的方式来消除。

我们要充分利用外国社会里支持自由贸易的力量,以遏制极端的保护主义势力;外交层面上要做好对外传播和沟通工作,以对抗一些外国保护主义势力污名化中国人员和商品、渲染恐怖气氛的行为,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克制出台极端措施的冲动。

疫情爆发初期,因为风险不可预测,所以各国态度偏于严苛,只要中国展示出决心和良好的国内防疫效果,盲目的恐慌以及与中国“脱钩”的企图就会被驱散,为中国外贸争得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