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扶贫两不误,电商平台有担当

2020-02-14 16:19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小区和农村陆续实行了封闭管理。以山东省博兴县博昌街道为例,16个村、32个商业小区全部封闭。为此,博兴县某购物广场开通网上购物平台,居民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即可进入购物。这是疫情下一个普通小县城悄然改变。而类似的改变,正在中国大地的角角落落发生着。

可以说,这场疫情,更加让我们意识到了互联网之于生活、工作的重要性。

如在山东省会济南,某大型超市的负责人接受采访称,“由于疫情的原因,近期的订单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每单的品类、数量也在增加。”广州日报2月8日的一则总结性报道则更直接:“半夜抢菜三分钟秒光、线上问诊猛增六七倍、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近几年,我们常常以中国的种种“互联网+”新业态领先于世界而骄傲。现在疫情扑面,不出门、不聚集成了最基本、最日常的行为规范。这种特殊情景下,恰恰是互联网平台的用武之地。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和电商,我们现在又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病毒肆虐是不幸的,但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与文明的时代。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表现为经济水平的强大;经济的强大,又首先表现为企业的强大。而谈到当下最强大的新兴企业力量,无外乎互联网。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在“困难时期”重要的依仗。

眼下,一方面,由于很多地方采取了交通限制措施,导致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呈现出短期严重失衡的现象;另一方面,或主动或被动的“宅族”,只能选择在线上进行一站式购齐食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二者共同指向了一个期待:让电商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早在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就表示,“电商主要特征是在线交易线下配送,网购既可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也可以规避人员聚集的防疫风险。”事实上,电商们也已经开始各显神通,如京东开启了“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阿里发布了“爱心助农”计划,长期致力于农产品电商化的拼多多设立“抗疫农货”专区,补贴5亿多元。

疫情之下,电商可以做的其实有很多。以拼多多的“抗疫农货”专区为例,用户通过APP首页焦点图、限时秒杀等入口,以及搜索“助农”“爱心助农”“农货”等关键词,均可直达该专区,以最优惠价格购买产地直发的水果和蔬菜。而且,该专区还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疫情就像一张邮票,蔬菜水果在地头,我在家里头”,这是网友调侃“卖菜难”和“买菜难”的玩笑话。但是,新电商平台可通过高效链接上下游的赋能,不仅解了一些消费者的燃眉之急,避免了农产品积压带来的损失,还让贫困地区的农民获得了实惠,这也是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

当线下的实体店进入疫情冷藏期后,这场疫情之于电商,绝不仅仅是机会,更应是担当。电商不仅是一座人与物的桥梁,其更大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整合、处理、分配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更容易精准地分析得出哪里有产出积压、哪里有需求真空,进而及时、合理调配供需,达成市场的平衡与稳定。

因此,疫情下的生活物资保障,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措施配合,激活物流,复苏消费,这是重新唤醒社会活力的关键。如果说,电商的自身优势是“智商”的话,那么主动在抗疫中担起责任,就是“情商”。类似拼多多这样的“抗疫农货”专区,让供需尽可能地在线上对接,无论是对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经济恢复工作,都是积极有益的。

任何时候,企业与社会、与千千万万的个体,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市场交易条件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下,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应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是什么额外的要求,而是本分、是责任。电商如此,其他行业也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