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中间收入、资产质量或承压 银行业受疫情影响几何

胡艳明2020-02-14 19:5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基于对疫情及各地复工安排相对审慎的假设,我们预计疫情将对银行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预计实质影响2020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近9个百分点。”这是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的判断。

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开工、居民消费等均受到影响;餐饮、旅游、交运、商贸零售等行业被冲击;中小微等民营企业现金流紧张……银行业受到连锁影响,商业银行如何消化“危”与“机”。

从资本市场表示来看,年初以来,银行板块下跌约10%,且银行板块近期未随大盘反弹而明显上涨,跑输沪深300指数。

市场对银行业的担忧主要集中在银行让利、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恶化几个方面。平安证券研究团队认为,新冠疫情对行业基本面的影响主要有三个途径:首先,通过影响宏观经济、企业运营,间接影响银行信贷需求、资产质量。第二,政策调控加码,通过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作用于银行信贷投向和定价(息差)。第三,服务业受冲击,出行和线下消费场景受制约,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减少,中收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资产质量,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短期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压力取决于疫情延续时间和宏观经济负面影响程度。

息差和中收业务承压

诸多分析将此次疫情与2003非典时期做出比较。通过对非典期间银行业的盈利,资产质量和股价表现进行复盘,推演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

中信建投银行银行业分析师杨荣称,回顾非典期间,A股仅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已经上市。彼时,大部分银行规模增速和ROE基本不受影响。

本次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将远大于“非典”——中国银行研究院在近期发表的研究判断,从时间和防控措施上,此次疫情都对消费产生巨大冲击。

平安证券分析师张亚婕认为,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新冠疫情下的行业发展背景与2003年存在诸多差异。首先,宏观经济层面,2003年前后我国经济景气度处于上行周期,非典疫情并未改变经济快速增长趋势,而近年来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其次,行业基本面角度,一方面,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信贷需求,2003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在20%以上,近年来则逐渐回落至12%左右,供需格局的不同决定了疫情对信贷影响的差异。

受疫情影响,银行的短期有效信贷需求受限、流动性宽松、叠加定向贷款利率优惠,银行息差承压。平安证券研究团队认为,一方面,疫情期间部分领域、尤其是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大概率走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叠加监管鼓励特定领域的贷款利率优惠,或导致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息差的收窄幅度也取决于货币政策操作力度,短期流动性宽松有助于带动负债端成本下行,对息差形成支撑,但中长期传导至资产端,银行报价承压。

在利率和息差上具体影响几何?基于对疫情相对审慎的假设,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测算,2020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下降20BP将影响银行净息差6.6BP,影响银行净利润增速5.2个百分点。不过,部分影响在2021年体现,预计影响2020年净利润增速约2.5个百分点。

对于结算业务,平安证券团队认为,短期支付结算收入受限。疫情期间线下消费场景受限,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减少,同时银行对于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给予特别利率优惠和减免相关手续费的优待,银行中收将受到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银行或加速部分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移,金融科技领先的银行具备业务优势。

资产质量如何演绎

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截至1月23日,公布2019年业绩快报的18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平均值为1.43%,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我们测算疫情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0.25万亿元,影响盈利增速6.3个百分点。”廖志明认为,疫情之下,餐饮住宿、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受冲击大。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但中小微企业受冲击大,预计这些行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将有所恶化。餐饮住宿等行业小微商户收入锐减,资金周转难,这些行业的小微商户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短期或明显上升。

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的影响,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在2月14日该行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坦承,客观地讲,对信贷资产质量肯定会产生影响,疫情及停工影响,部分行业供应链中断,流动性困难,个别客户尤其是中小微客户和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受到影响,甚至有个别客户借机恶意逃废债。加上银行清收受到较大影响,在几个方面影响下,增加银行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

评级机构穆迪同样表示,政府已指示银行可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企业、地区和行业做出贷款展期或续贷安排。政府还鼓励银行不削减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信贷,也不应要求其立即还贷。若影响只是暂时的,经济活动在初期下滑之后强劲反弹,那么银行支持受影响企业的整体行动应有助于缓解不良贷款的生成。但是,如果疫情造成的业务冲击持续时间更长,那么上述措施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确认的延迟。

不过,郭世邦说,平安银行在信贷方面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第一,在资产组合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经过三年的调整,退出了高风险、高违约率、低品级的客户,对公资产质量基本夯实。主要风险指标改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比如拨备覆盖率达到183.12%,2018年底才155%。尤其是,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最低时候仅90%左右,现在达到为222.89%。第二,坚持审慎偏好,信贷资源主要投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客户。近三年,对新客户发放的近1万亿贷款中,目前为止只有两户逾期。第三,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智能平台,风险自动预警。

天风证券分析,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餐饮住宿业贷款余额占比0.87%,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占比10.92%,文旅业贷款余额占比0.37%。餐饮住宿及文旅业贷款占比较低,对企业贷款整体资产质量冲击较小。

平安银行哪些贷款受到冲击?郭世邦分析,受影响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到零售业、餐饮业、住宿、客运及娱乐旅游业等,到2019年末,上述行业信贷敞口余额合计821亿,占全部对公信贷敞口9.2%,占比不大。另外,821亿中,76%具有抵质押等强风险缓释措施。另外24%是信用和担保类授信,但是客户主要是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风险整体可控。

2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允许银行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李均锋表示,在监管政策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在贷款分类上,因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的,在一定的延缓期限内还款不计入不良贷款、不影响小微企业信用记录。第二,允许银行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和行业的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可以再提高一些。第三,进一步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不能还款的,我们视为不可抗力,银行对经办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免予追究责任。第四,对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不良贷款、形成损失的,我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地简化内部认定手续,加大自主核销力度。

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表示,除了受到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其他诸如如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科技、线上消费和移动互联网反而迎来比较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发展周期还会很长。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强有力举措,包括财政、货币、金融方面的举措,以及加强对重点行业支持政策,会对经济复苏增长产生积极效果。

判断疫情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胡跃飞分析称,近几年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不管是大、中、小型银行,经营的审慎性更强,资本实力大部分得到增强,抵御风险方面的资产质量指标特别是拨备普遍增厚,因此更加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不会伤筋动骨。”胡跃飞判断,随着央行、银保监会一系列政策工具的运用,加上银行自身具备的免疫力,助力银行顺利度过疫情带来的困难。市场普遍担心信贷消费不足,其中包括消费金融等,银行收入下降,资产质量压力下降,包括短期内面临清收方面的困难。但是银行经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疫情过去后,银行业特别是大中型银行会伴随经济反转的强劲动力实现快速复苏,并且有望以丰补欠。

有行业人士认为,此次疫情倒逼商业银行的线上化、数字化的速度。中国银行研究院对银行业中长期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快升级型消费领域布局。二是加快线上线下场景渠道建设,打造新型互联网金融生态平台。紧跟零售消费线上线下融合趋势,重点以App为线上主要场景平台,以支付和信贷为核心功能,不断丰富线下消费场景,完善金融功能。三是加强与大型电商企业的合作与开发。四是聚焦金融科技,优化消费金融服务体验。

在加强风险防范上,中国银行研究院提醒,短期内,应对短期疫情冲击,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对于受疫情影响申请贷款优惠的企业,需细致甄别和评估,防止借助疫情扩大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中长期而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数据产品,推进面部识别、模糊比对等新技术应用,构建数字化多维风险防控体系。打造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链条风险管理体系,深挖数据资源、细化风险管控模型,形成标准化、系统化、数据化和模型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多头授信和反欺诈的能力。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